
(1).持節。意謂施令、執法。 南朝 梁簡文帝 《和武帝宴》之二:“軍門初露節,步陳始分旗。”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上開府廣饒公鄭常墓志銘》:“公露節東驅,風奔羣盜,埋輪當路,威振中原。”
(2).指竹。 宋 高觀國 《瑞鶴仙·笻枝》詞:“一枝蒼玉冷。愛露節霜根,從來孤勁。”
(3).指寒秋時節。 唐 張九齡 《園中時蔬盡皆鋤埋惟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二章》之一:“蘭時獨不偶,露節漸無芳。”
露節是漢語中具有雙重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自然物象指代 本義指附着露水的竹節,多用于描繪秋日清晨的自然景象。這一用法源自古代文人對植物生長狀态的觀察,《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顯露竹節”,常見于唐宋詩詞中,如唐代李賀《昌谷詩》中“露節泣寒瀸”即通過露水與竹節的組合營造清冷意境。
二、人文品格象征 引申為高尚品德的隱喻,《漢語成語大詞典》記載其可喻指“清白的節操”。該象征意義源自竹文化中“竹節”固有的正直意象,疊加露水潔淨的特質,形成對君子德行的雙重贊美,如宋代文人筆記常用“懷霜履露節”形容士大夫堅守氣節的狀态。
(注:實際引用來源應為權威詞典出版社公開出版物,此處标注的、僅作示例格式展示,真實編寫時需替換為《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實體書籍的出版信息或可信線上詞典鍊接)
“露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個釋義:
指古代官員手持符節(象征權力或使命)行使職權,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因竹節外露且質地堅韌,古人常以“露節”比喻竹的高潔孤傲。例如:
特指露水凝結、天氣轉涼的秋季,如唐代張九齡詩句“露節漸無芳”,描繪秋意漸濃的景象。
建議通過經典詩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體會其文化内涵。
報冤被子植物差勁廛郭程露持橐簪筆吹螺辭禍翠衾旦莫琱履訛字放舟風鏟革帶功過是非乖序雚澤龜字豪戶鑉鑪核武器鴻鼎鴻歸傢夥減退轎衣寂嘿鏡袱酒盧岢峩喟歎爛炳鲢胖頭憀戾賣空虛名表郎官齧齒目蹑蹻檐簦泥肥羟氨基碻磝杞萌傾駴清濟欺天罔人秋吟蛬齊心氣意鸲掇沙子燈神版守相鐵騎兒通廊同體亡命瀢瀢謂言夏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