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觳束的意思、觳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觳束的解釋

同“ 觳觫 ”。 郭沫若 《為多災多難的人民而痛哭·哭博古》詩:“不僅漢奸 * 魑魅罔兩在你面前觳束,似乎誰都感覺着你是一把脫鞘的寶劍,寒光搖動群星。” 郭沫若 《我的作詩經過》:“我自己是受慣了冷害的人,大約冷的免疫性是已經有了的,雖然時而仍不免其觳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觳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彙有所不同,主要表示拘謹、拘束、不自然的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觳 (hú): 本義指古代的一種量器(一斛十鬥),引申有“度量”、“法度”之意,再引申為“局促”、“畏懼”的樣子。
    • 束 (shù): 本義指捆綁、束縛,引申為約束、限制。
    • 觳束 (hú shù): 兩個字組合起來,核心含義是指因畏懼、謹慎或受限制而顯得拘謹、不舒展、放不開的狀态。形容人行為舉止不自然,顯得畏縮或過分小心。
  2. 用法與語境:

    • 常用來形容人在特定場合(如面對尊長、身處陌生環境或肩負重任時)的心理狀态和行為表現。
    • 例如:“他初次登台,顯得有些觳束。” 意指他因為緊張或缺乏經驗而表現得拘謹放不開。
    • 與“局促”、“拘謹”、“拘束”、“畏縮”等詞義相近。
  3.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觳”的釋義中包含“[觳觫] 恐懼顫抖貌”,而“觳束”可視為其引申或相關形态,指因恐懼或緊張而産生的拘謹狀态。其釋義核心為“拘謹,不自然”。
    • 《辭源》 (商務印書館):在解釋“觳”時,引《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句,注“觳觫,恐懼貌”。“觳束”可理解為由此恐懼貌引申出的行為上的拘束、不舒展之意。其釋義同樣指向“拘束,畏縮不安”。

“觳束”意指因内心緊張、畏懼或受環境限制而表現出的拘謹、不自然、放不開手腳的狀态,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行為舉止。

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觳束”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含義
    “觳束”讀作hú shù,與“觳觫”(hú sù)同義,表示因恐懼而顫抖的樣子。例如郭沫若在詩作中寫道:“不僅漢奸國賊魑魅罔兩在你面前觳束”(《為多災多難的人民而痛哭·哭博古》),此處“觳束”即形容因畏懼而發抖的狀态。

  2. 詞源與用法

    •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文學作品或特定語境中。
    • 郭沫若在另一作品《我的作詩經過》中也提到“時而仍不免其觳束”,進一步印證其表“戰栗”的用法。
  3. 相關成語與詞語
    與“觳束”相關的成語包括“懸兵束馬”“束手縛腳”“卷甲束兵”等,均含約束、緊張或受限的意象。

建議:若需表達“因恐懼發抖”之意,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觳觫”或“戰栗”。“觳束”因罕見且權威性存疑(參考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謹慎使用,優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抱見禮必阇赤不拜麨面承從船乘楚甲竄徙丹心膽俞觝角戲幡戟煩鹜官鹽過屠大嚼固陰冱寒汗星浩浩蕩蕩花羅撝卑健身操郊遂家鄉疥瘙錦箋救生衣局迹肯酒郎位蓼蟲忘辛列僊力民林下風度六微龍猛筆謀龜牟盛南直千層糕前卻牽攜七孔針清罇窮奢極侈秋浦權重股渠門殺戮飾畫是即是私累探風提念渥丹五芝賢祠閑嗑牙纖瘦小吳生媟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