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身的意思、呈身的详细解释
呈身的解释
谓自荐求仕。《旧唐书·韦澳传》:“﹝ 韦澳 ﹞登第后十年不仕。伯 兄温 ,与御史中丞 高元裕 友善, 温 请用 澳 为御史,谓 澳 曰:‘ 高二十九 持宪纲,欲与汝相面,汝必得御史。’ 澳 不答。 温 曰:‘ 高君 端士,汝不可轻。’ 澳 曰:‘然恐无呈身御史。’”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昔人耻呈身御史,今岂求识面臺官也?” 清 姚之駰 《元明事类钞·人品门·方正》:“《献徵録》: 隆庆 时, 刘淛 试南宫,下第。大学士 李公 得其遗卷,心奇之,欲致一见。不可,曰:‘落第书生,岂可呈身相门耶?’”《清文献通考·选举四》:“ 乾隆 七年奉諭旨……既为文学华赡之青衿,则应科举时,自可脱颖而出,又不转籍选拔,以为呈身之路也。”
词语分解
- 呈的解释 呈 é 显出,露出:呈现。呈祥。 恭敬地送上去:呈上。呈报。面呈。 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呈文。呈子。 古同“程”,规划、法式、标准。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网络扩展解释
“呈身”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呈身”指自荐求仕,即主动推荐自己以谋求官职。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例如:
- 《旧唐书·韦澳传》记载,韦澳拒绝通过关系成为御史,认为“恐无呈身御史”,强调不愿以自荐方式获取职位。
- 清代文献《清文献通考·选举四》也提到“呈身之路”,指通过选拔谋求仕途。
2.延伸含义
在部分语境中,“呈身”可扩展为主动展现自身才能或献身于某事,例如:
- 文言词组“呈身进取”中,“呈身”指献身于事业,“进取”指积极追求进步,整体形容积极向上的态度。
3.使用特点
- 历史背景:多用于古代官场或科举制度中,反映士人通过自荐争取机会的现象。
- 褒贬色彩:根据语境不同,可能隐含“主动争取”的褒义,或“攀附权贵”的贬义(如韦澳的批判态度)。
4.现代适用性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该词,但在研究历史、文学或引用典故时可能出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能改斋漫录》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呈身,意为呈现自己的身份或表达自己的主体状态。它的拆分部首为亻(人)和身(身体),共有8画。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展示自己的状态或身份。在繁体字中,呈身的写法保持不变。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呈身并不存在变化。下面是一个例句:他以整洁的着装呈身于会议室。呈身可以与其他词组合,例如呈报、呈现、呈示等。近义词可以包括展示、展现、显露等,而反义词可以是隐藏、隐匿等。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