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龜言的意思、龜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龜言的解釋

(1).古人以為龜為四靈之一。傳說千歲之龜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說筆記中常有龜言的傳述。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 吳 孫權 時, 永康縣 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以歸。龜便言曰:‘遊不量時,為君所得。’人甚怪之,擔出欲上 吳王 ……既至 建業 , 權 命煑之,焚柴萬車,語猶如故。 諸葛恪 曰:‘燃以老桑樹,乃熟。’獻者乃説龜樹共言。 權 使人伐桑樹煑之,龜乃立爛。” 北周 庾信 《小園賦》:“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季之雪。” 倪璠 注:“‘龜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時在 西魏 ,如客龜也。”《太平禦覽》卷五五九引 南朝 宋 鄭緝之 《東陽記》:“ 獨公山 有古冢臨溪,其塼文曰:‘筮言吉,龜言兇。’”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五:“ 東都 豐都 市在 長壽 市之東北。初築市垣,掘得古冢……得銘雲:‘筮道居朝,龜言近市,五百年間,於斯見矣。’當時達者參驗,是 魏 黃初 二年所葬也。” 清 姚鼐 《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弟子所悼,營是幽宮;龜言既從,以安厥終。”

(2).龜蔔所得之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龜言”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層面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古代傳說中的神秘意象

  1. 千年靈龜的傳說
    古人視龜為“四靈”之一(與龍、鳳、麟并列),認為千歲之龜能口吐人言。此說法多見于志怪小說,如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載:三國時期,有人捕獲一巨龜,龜竟開口說話,後經焚燒老桑樹才将其煮熟。

  2. 占卜征兆的象征
    龜甲在古代常用于占卜,“龜言”也代指通過龜蔔所得的吉兇預兆,體現龜與神秘文化的關聯。

二、成語中的引申含義

指言語遲緩、拖沓
現代漢語中,“龜言”作為成語,比喻說話慢吞吞或表達不流暢。此用法以龜行動緩慢的特點為喻,強調言語節奏的遲滞。

使用注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龜言

龜言是指言語緩慢、拖沓、冗長的說話方式。它由“龜”和“言”兩個字組成,具有獨特的漢字構造和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龜言的拆分部首是龜(⿱虍圭),筆畫數為10。

來源

龜言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如《莊子·外物》、《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等。據考證,這個詞最初表示說話緩慢而困難。後來逐漸演變為指言辭羅嗦冗長的說話方式。

繁體

龜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龜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龜言的“龜”字通常用“⿱虍圭”作為部首,并且多用繁體寫法。

例句

他的演講總是龜言纏綿,聽得人暈頭轉向。

組詞

龜毛、龜縮、言辭

近義詞

唠叨、羅嗦、廢話

反義詞

簡潔、扼要、精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