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塵垢的意思、塵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塵垢的解釋

[dirt and dust] 塵埃和污垢,比喻細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塵世

遊乎塵垢之外

詳細解釋

(1).灰塵和污垢。《國語·晉語二》:“亡人之所懷挾纓纕,以望之塵垢者。” 韋昭 注:“言塵垢不敢當盛也。” 唐 柳宗元 《馬室女雷五葬志》:“家貧,歲不易衣,而天姿潔清脩嚴,恒若簪珠璣,衣紈縠,寥然不易為塵垢雜。”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貼在身上,整潔,沒有一些塵垢。”

(2).猶世俗。《莊子·齊物論》:“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遊乎塵垢之外。” 明 王廷相 《<近海集>序》:“其 蓬萊 、 方丈 、 扶桑 、靈槎、瑤草、羽人之屬,雖非真有,亦足以寄興於超曠。凡以使我忘夫棄斥之瑣尾而樂於塵垢之外者,非茲乎哉?” 章炳麟 《原學》:“冀脫離塵垢,死而宴樂其魂魄。”

(3).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淮南子·俶真訓》:“以利害為塵垢,以死生為晝夜。” 高誘 注:“塵垢,喻輕也。”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蓋将以名位為贅瘤,資財為塵垢也。” 清 劉大櫆 《<郭昆甫時文>序》:“有臨大節不奪之心,而後其見於言者,輝光潔白,而不受世俗塵垢之污。”

(4).猶污染;污損。 漢 莊忌 《哀時命》:“ 務光 自投於深淵兮,不獲世之塵垢。” 唐 韋應物 《答令狐侍郎》詩:“白玉雖塵垢,拂拭還光輝。” 宋 蘇轼 《與溫公書》:“雖高風偉度,非此細故所能塵垢。然某思之,不啻芒背爾。”

(5).佛教謂煩惱。 宋 蘇轼 《小篆<般若心經>贊》:“舉足動念皆塵垢,而以俄傾作禪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塵垢"是由"塵"與"垢"構成的聯合式合成詞,在漢語中屬于名詞性詞彙。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該詞包含兩層含義:

一、本義指附着于物體表面的灰塵與污漬,如《漢語大詞典》中引《莊子·齊物論》"大智閑閑,小智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注疏,形容物體表面經年累積的細微塵土與油脂性污垢的混合物。這種用法常見于描述器物養護,如《周禮·考工記》"革欲其荼白而疾浣之,則堅"中的清潔工序。

二、引申義喻指世俗的煩擾與精神污染,參考《辭源》(第三版)的釋義體系,該用法始見于魏晉玄學文獻。如王弼注《老子》"滌除玄覽"時,将"塵垢"比作遮蔽本真之心的世俗欲望,這種哲學化表達在唐宋詩詞中得到發展,蘇轼《臨江仙》"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即暗含滌蕩心靈塵垢之意。

從構詞法分析,"塵"屬形聲字(從小,土聲),本義為飛揚的細土;"垢"為會意字(從土,後聲),原指黏着性污物。二字組合産生于先秦時期,經漢代訓诂學家鄭玄在《三禮注》中的系統闡釋,成為漢語常用雙音節詞。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漢語史稿》中指出,這種聯合式構詞法體現了漢語詞彙由單音向雙音發展的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塵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塵垢(拼音:chén gòu)指塵埃和污垢,即物體表面附着的灰塵與髒污。例如曹禺《雷雨》中描述人物“衣服整潔,沒有一些塵垢”。

二、比喻意義

  1. 象征世俗或卑微事物
    在文學作品中,常以“塵垢”比喻塵世或瑣碎不足道的事物。如《莊子·齊物論》中“遊乎塵垢之外”,指超脫世俗紛擾。

  2. 表達對名利的輕視
    古人用“塵垢”暗喻對名位、財富的淡泊。例如嵇康《答難養生論》提到“資財為塵垢”,體現視物質為無價值的境界。

三、出處與用法

四、總結

“塵垢”兼具物理與抽象雙重含義,既指實際污漬,也用于哲學、文學中表達對世俗的超越或對瑣碎事物的輕視。其豐富意涵使其成為漢語中頗具表現力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阿波羅計劃把柄保阿便席别鶴怨補劑不見得不理不睬不虞摻鼓出名埭程大機地祇壇服畏韐帶海誓山盟虹棧畫艓賤迹近處絶谷浚導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落魄不羁芒惚馬牌盟軍渺小命祿魔焰木冰木斛甯戚前體喬龍畫虎清秘如出一轍三驅扇骨勝處身個子適母刷的水髩豎義私過算進天座貼餅子聽覺穨響文形無怪武悍相帥相斫書縣尊小毫下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