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尘垢的意思、尘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尘垢的解释

[dirt and dust] 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游乎尘垢之外

详细解释

(1).灰尘和污垢。《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之尘垢者。” 韦昭 注:“言尘垢不敢当盛也。” 唐 柳宗元 《马室女雷五葬志》:“家贫,岁不易衣,而天姿洁清脩严,恒若簪珠璣,衣紈縠,寥然不易为尘垢杂。”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

(2).犹世俗。《庄子·齐物论》:“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明 王廷相 《<近海集>序》:“其 蓬莱 、 方丈 、 扶桑 、灵槎、瑶草、羽人之属,虽非真有,亦足以寄兴於超旷。凡以使我忘夫弃斥之琐尾而乐於尘垢之外者,非兹乎哉?” 章炳麟 《原学》:“冀脱离尘垢,死而宴乐其魂魄。”

(3).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淮南子·俶真训》:“以利害为尘垢,以死生为昼夜。” 高诱 注:“尘垢,喻轻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盖将以名位为赘瘤,资财为尘垢也。”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有临大节不夺之心,而后其见於言者,辉光洁白,而不受世俗尘垢之污。”

(4).犹污染;污损。 汉 庄忌 《哀时命》:“ 务光 自投於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 唐 韦应物 《答令狐侍郎》诗:“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 宋 苏轼 《与温公书》:“虽高风伟度,非此细故所能尘垢。然某思之,不啻芒背尔。”

(5).佛教谓烦恼。 宋 苏轼 《小篆<般若心经>赞》:“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倾作禪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尘垢"是由"尘"与"垢"构成的联合式合成词,在汉语中属于名词性词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该词包含两层含义:

一、本义指附着于物体表面的灰尘与污渍,如《汉语大词典》中引《庄子·齐物论》"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注疏,形容物体表面经年累积的细微尘土与油脂性污垢的混合物。这种用法常见于描述器物养护,如《周礼·考工记》"革欲其荼白而疾浣之,则坚"中的清洁工序。

二、引申义喻指世俗的烦扰与精神污染,参考《辞源》(第三版)的释义体系,该用法始见于魏晋玄学文献。如王弼注《老子》"涤除玄览"时,将"尘垢"比作遮蔽本真之心的世俗欲望,这种哲学化表达在唐宋诗词中得到发展,苏轼《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即暗含涤荡心灵尘垢之意。

从构词法分析,"尘"属形声字(从小,土声),本义为飞扬的细土;"垢"为会意字(从土,后声),原指黏着性污物。二字组合产生于先秦时期,经汉代训诂学家郑玄在《三礼注》中的系统阐释,成为汉语常用双音节词。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这种联合式构词法体现了汉语词汇由单音向双音发展的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尘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义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解释

尘垢(拼音:chén gòu)指尘埃和污垢,即物体表面附着的灰尘与脏污。例如曹禺《雷雨》中描述人物“衣服整洁,没有一些尘垢”。

二、比喻意义

  1. 象征世俗或卑微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常以“尘垢”比喻尘世或琐碎不足道的事物。如《庄子·齐物论》中“游乎尘垢之外”,指超脱世俗纷扰。

  2. 表达对名利的轻视
    古人用“尘垢”暗喻对名位、财富的淡泊。例如嵇康《答难养生论》提到“资财为尘垢”,体现视物质为无价值的境界。

三、出处与用法

四、总结

“尘垢”兼具物理与抽象双重含义,既指实际污渍,也用于哲学、文学中表达对世俗的超越或对琐碎事物的轻视。其丰富意涵使其成为汉语中颇具表现力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爱幸百感白麻子八抬八座变裁尘堁尺寸之柄耻骂丑八怪楚镇颠跋督笞钝颜反朴纷错封君风毛感性管车贯船还味海熊华胄花主洄荡交荐解擿截趾適履精麄谨上旧书考区倥蒙牢落栗荴领读临机应变马赵温周迷而知返明堂正道明真幕里红丝胖墩儿频婆果潜豫谴域桑主三世同爨骚攘赏接饰駡视盲十拗书史贪饕停僮徒言无躁写定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