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寡德的意思、寡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寡德的解釋

(1).缺少德行的人。亦用為謙詞。《左傳·宣公十一年》:“《詩》曰:‘ 文王 既勤止。’ 文王 猶勤,況寡德乎?”《魏書·鹹陽王禧傳》:“ 高祖 曰:‘ 伊 洛 南北之中,此乃天地氤氲,陰陽風雨之所交會,自然之應,非寡德所能緻此。’”

(2).謂缺少德行。《國語·晉語一》:“今 晉 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寵,雖當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晉書·元帝紀》:“惟朕寡德,纘我弘緒,若涉大川,罔知攸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寡德”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德行淺薄或缺乏仁德。《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德行缺乏”,常用于自我謙稱,如《左傳·宣公十一年》中“寡德而貪功”即君王自謙德薄卻貪圖功績的表達。

從構詞法分析,“寡”表示少、不足,“德”指道德修養,二字組合構成偏正結構,強調道德層面的缺失狀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在先秦文獻中多用于君臣對話場景,體現古代禮儀文化中的自謙傳統。

現代語境中,“寡德”的使用範圍已擴展至文學批評、道德評價等領域。如學者錢鐘書在《管錐編》中評述曆史人物時,用“寡德之輩”形容品行有虧者,凸顯該詞的道德評判功能。需要注意的是,這類用法多保留在書面語體,日常口語中較少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

“寡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核心含義,主要源自古代文獻:

一、基本釋義

  1. 指缺少德行的人
    通常用于客觀描述德行不足之人,或作為自謙之詞。例如《左傳·宣公十十一》提到:“文王猶勤,況寡德乎?”此處“寡德”即君王自稱,表達謙遜态度。

  2. 謂缺少德行
    強調行為或品性上的道德缺失。如《魏書·鹹陽王禧傳》記載:“非寡德所能緻此”,指因德行不足而無法達成某事。

二、用法與例句

三、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解釋(如)提到“寡德=有才”屬于曲解,實際詞義無此含義。建議優先參考《左傳》《魏書》等古籍用例,或權威字典如漢典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八落斌斌伯妃引搏逐布簾參革草頭露長女朝駕重光除開大城打漁殺家方言矩行革圖易慮卦賣顧虎頭桂露賀公湖懷襄活版迦陵毗伽驕穉際地蟠天吉蠲籍牌九箴沮薄爵羅阆阙勞冗廉襜六韻詩綸組節束馬蠸媒進彌竟鳥驚鼠竄逆風家甯為雞口,無為牛後牛鳴娉財千倉萬箱锵锵濟濟契厚清材清銮清平熔斷少師滲水十三點收才殊音輸忠夙分桐花纖度相值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