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蠟丸的意思、蠟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蠟丸的解釋

(1).蠟制的丸狀物。因能防濕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傳遞秘密書信、文件等。故亦以“蠟丸”指用蠟封裹的書信、文件等。也稱蠟彈。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鹽鐵使禦史中丞 包佶 ,以財帛一百八十疋轉輸入京, 少遊 自盡取之…… 佶 使使飛表于蠟丸中,論 少遊 收財事,上深不平。”《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二年》:“﹝ 錢元瓘 ﹞使人諷 元球 請輸兵仗,出判 溫州 , 元球 不從。 銅官廟 吏告 元球 遣親信禱神,求主 吳 越 江山;又為蠟丸,從水竇出入,與兄 元珣 謀議。” 胡三省 注:“蠟丸者,蠟彈書也,作書以蠟丸其外。”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七:“我有陰符三百字,蠟丸難寄惜雄文。”

(2).中藥丸劑的一種。用蜂蠟為粘合劑,與藥料細粉混和制成。取其緩化藥效、延長療效或減輕有毒藥物的毒性等作用。亦指以蠟為外殼的丸劑,取其有防潮、防腐的作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蠟丸,又稱“蠟彈”“蠟書”,是中國古代一種獨特的保密傳遞工具,也是一種中藥丸劑的傳統制作工藝。其含義需從兩個主要維度理解:

一、作為信息載體的蠟丸(保密文書)

指用蠟制成的空心圓球,内部藏匿機密書信或奏章。這種形式主要用于古代軍事、政治活動中防止洩密:

  1. 制作工藝:将密信卷緊後,裹以蠟層(常混合松脂、蜂蠟等),搓成丸狀,幹燥後形成保護殼。
  2. 保密功能:蠟層可防水防潮,确保信件在傳遞過程中不被損壞;若被截獲,需破開蠟殼才能讀取内容,顯著提升安全性。
  3. 曆史應用:唐代已廣泛使用,《資治通鑒》載安史之亂時郭子儀曾以蠟丸傳遞軍情(來源: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南宋嶽飛亦用蠟丸聯絡河北抗金義軍(來源:脫脫《宋史·嶽飛傳》)。

二、作為藥物制劑的蠟丸(中藥丸劑)

指中藥丸劑表面包裹蠟衣的工藝,屬傳統中藥保存技術:

  1. 工藝目的:以蜂蠟或石蠟包裹藥丸,隔絕空氣與濕氣,延緩藥物氧化變質,延長保質期。適用于含揮發性成分(如麝香、冰片)或易潮解藥材。
  2. 使用規範:服用時需先剝除蠟殼。《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蠟丸需滿足“崩解時限”檢測,确保蠟衣在體内適時溶解釋放藥效(來源: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0108)。
  3. 代表方劑:如“三黃寶蠟丸”(外傷止血)、“婦科通經丸”等經典成藥均采用此工藝(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序例》)。

三、文化延伸與現代應用

蠟丸技術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結晶:


權威參考文獻:

  1. 司馬光《資治通鑒》
  2. 脫脫《宋史》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4. 李時珍《本草綱目》
  5. 故宮博物院官網
  6.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網絡擴展解釋

“蠟丸”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不同領域的應用可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文書傳遞工具

指用蠟制成的圓形外殼,内部可存放藥丸或機密文書。古代常通過蠟封方式保護書信、文件,防止受潮或洩密,稱為“蠟丸帛書”。例如,軍事密報或重要文件會被封入蠟殼内傳遞。


二、中藥特殊劑型

1.定義與制作

蠟丸是以蜂蠟為黏合劑,将藥材細粉塑制而成的丸劑。制作時需将蜂蠟加熱至70℃左右,混合藥粉後趁熱塑形,成品表面光滑、内外均勻。

2.作用特點

3.經典藥方


“蠟丸”兼具實用與醫學價值,既是中國古代保密通信的智慧體現,也是中醫藥緩釋技術的典型應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方或曆史案例,可參考相關百科及醫學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閣鏖糟傍觀者審,當局者迷傍接班子便妍邊俎并入不遑甯處不解衣材茂行潔琤淙吃軟不吃硬炊米捶胸跌足出途翠杓典戒鍛坊短古取發號出令放濫反面人物分取供料管窺虎館勞官銜牌衮衣繡裳黑澤胡倫虎門銷煙忽眨驕悍積簡充棟隽資靠牌子來火,來火兒攬惹列女厲鸷買憂夢說蜱麻鉛霜奇律清薄清刷善男信女少款生鹽史話稅利絲綿籉簦蹋衍銅鬥兒家計晚期窩停主人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