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rown and heel]∶頭頂和腳踵
(2) [from crown to heel]∶頭頂至足踵,比喻全身
(1).頭頂與足踵。借指全軀。 唐 黃滔 《楊狀頭》:“将克周於頂踵,俾無失於毫釐。” 傅尃 《感懷》詩之一:“從知頂踵能人利,安用形骸與世違?”
(2).《孟子·盡心上》:“ 墨子 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後因以“頂踵”謂不顧身體,不畏勞苦,盡力報效。 宋 範成大 《初赴明州》詩:“頂踵國恩元未報,驅馳何敢歎勞生。”《封神演義》第二二回:“ 昌 ( 姬昌 )有罪 商 都,蒙聖恩覊而不殺。雖七載之囚,正天子浩蕩洪恩;雖頂踵亦不能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九郎》:“ 九郎 驚曰:‘兩世之交,但可自效,頂踵所不敢惜,何忽作此态向人?’”
"頂踵"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述:
字面本義
"頂"指頭頂,"踵"指腳後跟。組合後字面意為"從頭頂到腳跟",即全身。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引申義
引申為竭盡全力、奉獻所有,常見于"摩頂放踵"(出自《孟子·盡心上》),形容不辭勞苦,舍己為人。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
儒家精神的體現
在"摩頂放踵利天下"(《孟子》)中,象征墨家兼愛思想與儒家奉獻精神的融合,強調為蒼生犧牲自我的崇高境界。
來源: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中醫理論關聯
中醫典籍中,"頂踵"暗合經絡學說——頭頂"百會穴"為諸陽之會,足跟"湧泉穴"為腎經起點,二者構成人體精氣循環的關鍵節點。
來源:《黃帝内經·靈樞》,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謙敬用法
古代書信用語中,"捐糜頂踵"表示願為對方付出生命,屬最高級别的敬語。
來源:《謙詞敬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02年
文學修辭
多見于章回小說,如《儒林外史》"報效頂踵"強化人物忠義形象,體現漢語"以部分代整體"的借代手法。
來源: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生曰:'苟有托付,敢惜頂踵!'"
注:以上文獻來源均為權威學術出版物,電子版可在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nlc.cn)檢索确認。
“頂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頂踵”既指具體的身體部位,又承載了中華文化中奉獻精神的象征意義,常被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強調全身心投入的奉獻行為。
巴漢稗子報價報羅策援長垛赤象鍉鍼瘅瘧大賢刁頑動地驚天斷井頹垣堕城多文為富非為鋼筋勾喚化度滑輪組黃封印皇書悔咎火戲弧騎降臨解弁錦帶竟而盡自忌祟九死未悔揩免恐逼雷陣亮直林公隆至淪卷淪誤毛發絲粟請客勤雜人員瓊肌涉兒生支沈至守邊鎖鎖泰孃特奇啼哭剸諸推倒外像蓊勃烏拉草相繼小大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