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争的意思、不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争的解釋

(1)

 

[not strive for]

(2)

 

隻因為

不争我聽撥琵琶楚江頭,愁淚濕青衫袖。——元曲選《揚州夢》

(3)

 

不在乎,不要緊

賣一桶與你不争,隻是被他們說得不好。——《水浒傳》

(4)

 

連詞。如果

假使不争折損了,深為可惜。——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詳細解釋

(1).不争奪。《老子》:“不尚賢,使民不争。” 河上公 注:“不争功名,返自然也。”《商君書·修權》:“賞誅之法不失其議,故民不争。”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寄謝悠悠世上兒,不争好惡莫相疑。”

(2).不計較。《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白兔記》:“我家中有三二百人做年作,不争你一個吃飯。”《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住一夜,隨心布施,不争你的銀錢。” 巴金 《小人小事·豬與雞》:“你們那位 方太太 說是很有錢,公館就有好幾院,家裡人丁又少,也不争這幾個房錢。”

(3).不要緊,沒關系。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諕得 紅娘 忙扯着道:‘休厮合選,您兩箇死後不争,怎結束這秃吊?’” 元 馬緻遠 《黃粱夢》第三折:“我死不争,可憐見這一雙兒女,眼見的三口兒無那活的人也。”《水浒傳》第十六回:“那挑酒的漢子便道:‘賣一桶與你不争,隻是被他們説的不好,又沒碗瓢舀吃。’”

(4).一點不差。 宋 劉克莊 《最高樓·乙卯生日》詞:“地行仙,疑是汝,不争些。”

(5).隻因為。《宣和遺事》前集:“不争奸佞居台輔,合是中原血染衣。” 元 無名氏 《硃砂擔》第三折:“我正待劈頭毛厮扯撏,不争你攀肐膊強拆散。”《 * 詞話》第八七回:“不争被 周忠 説這兩句話,有分教這婦人從前作過事,今朝沒興一齊來。”

(6).如果。《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他家有了 * 公事,不争放你去了,卻打沒頭官司?” 元 無名氏 《盆兒鬼》楔子:“不争你去了啊,可着誰人養活老漢!孩兒,你不去罷。”《三國演義》第四九回:“不争都督如此,倘 曹 兵一至,如之奈何?”

(7).不料。 元 鄭廷玉 《忍字記》第四折:“不争俺這一回還了俗,卻原來倒做了佛。”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一折:“不争我服事重瞳沒箇結果,赤緊的做媳婦先惡了公婆。”《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不争被你 閻 君勾去了, 東嶽 敢不知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争”是現代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不争鬥、不争奪

指主動避免争執或競争的行為态度,常見于道家哲學思想。如《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該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不争奪;不相争”,強調謙和退讓的處世哲學。現代用法如:“他為人不争名利,專注學術研究。”

二、無需争辯

表示某種事實或道理具有公認的正确性,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的釋義“不必争論”。例如:“不争的事實是氣候變化正在加劇”,這類用法常見于法律文書或學術論述,用以強調客觀存在的真實性。

該詞在語義演變中融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語境,既保留着道家“無為而治”的哲學底色,又發展出強調客觀事實的實用功能,符合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對漢語詞彙規範化使用的指導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不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不容置疑的(屬性詞)
    指無需争辯或明确存在的事實,如“不争的事實”。該用法常見于現代漢語,強調客觀性。

  2. 不争奪、不計較
    源自道家思想,《老子》提出“不尚賢,使民不争”,主張避免競争以回歸自然狀态。例如:“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二、哲學與文化内涵

  1. 道教處世原則
    道教提倡“柔弱不争”,指順應自然而非消極避世,如《道德經》所言“聖人之道,為而不争”。這種思想強調低調行事、專注自身修養,而非與他人攀比。

  2. 謙遜與實力并存
    如太極拳理論指出,“不争是因有實力支撐”,體現内在強大卻外顯謙智慧。

三、古漢語特殊用法

  1. 連詞表假設或因果
    在元曲等古典文學中,可表示“如果”或“隻因為”,例如:“不争折損了,深為可惜”(《醒世恒言》)。

  2. 口語中的“不要緊”
    如《水浒傳》中“賣一桶與你不争,隻是被他們說得不好”,此處意為“無所謂”。

四、例句參考

五、補充說明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褒貶色彩各異:現代多用于肯定事實,古典文學可能含無奈或假設語氣,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暗魄百足蚌孕雙珠兵堠錘骨出獵楚梅春熙摧殄打團德黑蘭會議電鈴東南極洲肥家風勃馮鄧風箒鈎鐮貴市鶴發童顔合穗花捐劃拉環集活師機道居居坎鼓留箋銮刀攣拳妙采莫高窟蓦忽歐曾山西省沈惑慎思師出有名雙璧私凡素柰歎喟桃枝慝人條诏通文達藝頭垢團丁網漏吞舟屼嵂五門下忱銜杯賢慧箫鼓下臍寫築心蕩神搖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