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程才的意思、程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程才的解釋

亦作“ 程材 ”。1.衡量考較才能。 漢 王充 《論衡·量知》:“夫儒生與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經傳之學。”《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二》:“故明主程才以効業,貞臣底力而辭豐。” 劉孝标 注:“故主則程其才而授官,臣則辭其豐而緻力。” 李善 注引《說文》:“程,品也。” 宋 歐陽修 《國學試策》之一:“舉賢而問, 炎漢 之得人;射策程材, 有唐 之明詔。”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照得星輝雲爛,人文乃成化之基;聖域賢關,黌宇實程材之藪。”

(2).呈現才能。 晉 陸機 《文賦》:“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文選·張衡<西京賦>》:“侲僮程材,上下翩翻。” 薛綜 注:“程,猶見也;材,伎能也。” 卷盦 《<蔽廬叢志>序》:“自茲以降,代有作人,程才效伎,稱夕秀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程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衡量、評定才能。它由動詞“程”和名詞“才”組合而成,屬于古漢語中較為典雅凝練的表達,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理解其含義對于閱讀古籍和提升語言素養很有幫助。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1. 詞義解析:

    • 程 (Chéng): 作為動詞,本義指“度量衡的總稱”(《說文解字》),引申為衡量、品評、考核、估量的意思。在這裡取其引申義,表示對事物進行評判或衡量。
    • 才 (Cái): 指才能、才幹、能力、資質。
    • 程才: 因此,“程才”作為一個動賓結構的詞組,其字面意思就是衡量才能、評定才幹。它指的是對一個人的能力、學識、技藝等方面進行考察、評價和判斷的過程或行為。
  2. 字源與用法:

    • “程”字從“禾”,與度量谷物有關,後引申出衡量、法度、規章等含義。在“程才”中,它保留了其衡量、評定的核心動詞義項。
    • “才”字指人的内在能力或資質。
    • 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用于描述選拔人才、評價人物或衡量作品價值的情境。例如,在品評人物、選拔官吏或評論文章時,會用到“程才”。
  3. 文獻用例(增強權威性):

    • 雖然“程才”作為一個固定詞組的直接引用在常見典籍中不如單字“程”或“才”頻繁,但其含義在古代文獻中多有體現:
      • 《晉書·陳壽傳》: “或雲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谡參軍,谡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将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 這段文字雖未直接出現“程才”二字,但其中對諸葛亮、諸葛瞻才能的評價(“無應敵之才”、“名過其實”)正是“程才”行為的具體體現,反映了古人對人物才能的衡量與評價。
      • 《文心雕龍·序志》: “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來文章,以雕缛成體,豈取驺奭之群言雕龍也?夫宇宙綿邈,黎獻紛雜,拔萃出類,智術而已。歲月飄忽,性靈不居,騰聲飛實,制作而已。夫有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聲氣乎風雷,其超出萬物,亦已靈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堅,是以君子處世,樹德建言,豈好辯哉?不得已也!”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系統品評曆代文章優劣,其行為本身就是對文學才能(文才)的“程才”。
    • 現代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收錄了“程才”一詞,釋義為“衡量才能”。
  4. 現代理解與應用:

    • 在現代語境下,“程才”可以理解為人才評估、能力測評、績效考核等概念的古雅表達。
    • 它強調的是一種依據标準對個體才能進行客觀或主觀評判的行為。
    • 例句:在選拔幹部時,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機制來“程才”,确保人盡其才。 / 這篇評論文章對作家的創作進行了深入的“程才”。

“程才”意指衡量、評定才能或才幹。它源于古漢語,由表示“衡量”的“程”和表示“才能”的“才”組合而成,體現了古人對于識别、評價和選拔人才的重視。雖然在現代口語中不常用,但其核心概念在現代的人才管理、績效評估等領域仍有重要體現。理解“程才”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古代文獻中關于人才評價的内容。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程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釋:

一、核心詞義

  1. 衡量考較才能
    指對個人才能的評估與比較。例如《論衡·量知》提到“儒生與文吏程材”,即通過經傳學問來衡量才能差異。陸機在《演連珠》中也強調“明主程才以効業”,意為君主通過考核才能來委任官職。

  2. 呈現才能
    指主動展示個人能力。如陸機《文賦》中“辭程才以效伎”,描述文辭通過展現才能發揮作用。張衡《西京賦》中的“侲僮程材”也指藝人表演技藝。

二、其他相關用法

三、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論衡》《文賦》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禅拔萃白頭到老襃責變造辨智畢世不系宸筆充融犨雞丑扇大面皮兒耽閣頓綱振紀蹲窩方足鲠論耕作狗口裡生不出象牙光燙骨格跪獻駭慌轟哄慌神花旗國扈從燋種稭子浪海良士力克領使李自成罵不絕口買閑帽裙曚影明個漂遊邳垠奇礓石泣顔饒士上漏下濕上收神旺勢要樹桠損短恬嬉推用脫謬完密痿蹷微質想兒香甘閑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