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程才的意思、程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程才的解释

亦作“ 程材 ”。1.衡量考较才能。 汉 王充 《论衡·量知》:“夫儒生与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经传之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二》:“故明主程才以効业,贞臣底力而辞丰。” 刘孝标 注:“故主则程其才而授官,臣则辞其丰而致力。” 李善 注引《说文》:“程,品也。”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举贤而问, 炎汉 之得人;射策程材, 有唐 之明詔。”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照得星辉云烂,人文乃成化之基;圣域贤关,黌宇实程材之藪。”

(2).呈现才能。 晋 陆机 《文赋》:“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文选·张衡<西京赋>》:“侲僮程材,上下翩翻。” 薛综 注:“程,犹见也;材,伎能也。” 卷盦 《<蔽庐丛志>序》:“自兹以降,代有作人,程才效伎,称夕秀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程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衡量、评定才能。它由动词“程”和名词“才”组合而成,属于古汉语中较为典雅凝练的表达,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理解其含义对于阅读古籍和提升语言素养很有帮助。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词义解析:

    • 程 (Chéng): 作为动词,本义指“度量衡的总称”(《说文解字》),引申为衡量、品评、考核、估量的意思。在这里取其引申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评判或衡量。
    • 才 (Cái): 指才能、才干、能力、资质。
    • 程才: 因此,“程才”作为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其字面意思就是衡量才能、评定才干。它指的是对一个人的能力、学识、技艺等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和判断的过程或行为。
  2. 字源与用法:

    • “程”字从“禾”,与度量谷物有关,后引申出衡量、法度、规章等含义。在“程才”中,它保留了其衡量、评定的核心动词义项。
    • “才”字指人的内在能力或资质。
    • 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用于描述选拔人才、评价人物或衡量作品价值的情境。例如,在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或评论文章时,会用到“程才”。
  3. 文献用例(增强权威性):

    • 虽然“程才”作为一个固定词组的直接引用在常见典籍中不如单字“程”或“才”频繁,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多有体现:
      • 《晋书·陈寿传》: “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於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这段文字虽未直接出现“程才”二字,但其中对诸葛亮、诸葛瞻才能的评价(“无应敌之才”、“名过其实”)正是“程才”行为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古人对人物才能的衡量与评价。
      • 《文心雕龙·序志》: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夫有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同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系统品评历代文章优劣,其行为本身就是对文学才能(文才)的“程才”。
    • 现代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收录了“程才”一词,释义为“衡量才能”。
  4. 现代理解与应用:

    • 在现代语境下,“程才”可以理解为人才评估、能力测评、绩效考核等概念的古雅表达。
    • 它强调的是一种依据标准对个体才能进行客观或主观评判的行为。
    • 例句:在选拔干部时,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机制来“程才”,确保人尽其才。 / 这篇评论文章对作家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程才”。

“程才”意指衡量、评定才能或才干。它源于古汉语,由表示“衡量”的“程”和表示“才能”的“才”组合而成,体现了古人对于识别、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视。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常用,但其核心概念在现代的人才管理、绩效评估等领域仍有重要体现。理解“程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文献中关于人才评价的内容。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程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释:

一、核心词义

  1. 衡量考较才能
    指对个人才能的评估与比较。例如《论衡·量知》提到“儒生与文吏程材”,即通过经传学问来衡量才能差异。陆机在《演连珠》中也强调“明主程才以効业”,意为君主通过考核才能来委任官职。

  2. 呈现才能
    指主动展示个人能力。如陆机《文赋》中“辞程才以效伎”,描述文辞通过展现才能发挥作用。张衡《西京赋》中的“侲僮程材”也指艺人表演技艺。

二、其他相关用法

三、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论衡》《文赋》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颁给襃言抱拥避地谄上傲下伧气痴福撮囊丹跸封宠负义忘恩附远过爱孤文只义寒意恒状鸿口婚对呼沱饭椒俎及辰结欢脊脊锦塍津头进造酒光九垠零七八碎凛然不可犯马荔魔风乃老盘坐钳钳凄泪青虫请会穷漠秋后趣祸仍云驲骑瑟然山灵深处失露衰息水杉田典童养投琼亡鹿威劫象郎下中熙和心腹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