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李自成的意思、李自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李自成的解釋

①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本名鴻基,陝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後參加陝北農民起義軍高迎祥部,英勇善戰,號為“闖将”。高迎祥犧牲後,被推為“闖王”。1640年率起義軍進入連年災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發展到百萬之衆。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後在山海關戰役中遭吳三桂和清軍夾擊,大敗,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一說兵敗後出家為僧。
②長篇小說。姚雪垠作。先後于1963年、1976年、1981年出版。明末,李自成被農民起義軍推為“闖王”。潼關一戰,起義軍幾乎全軍覆沒。李自成等潛入商洛山。後起義軍東山再起,在河南攻破洛陽,聲勢大振;後又幾次擊潰明王朝主力,三次攻打開封。小說結構宏大,情節豐富,在細節描寫和人物語言個性化上有突出成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順政權建立者。以下是關于他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背景

李自成出身貧寒,早年曾為地主牧羊,後成為銀川驿卒。因明末社會動蕩、賦稅繁重,他投身農民起義,加入高迎祥部,因骁勇善戰被稱為“闖将”。高迎祥犧牲後,他被推舉為“闖王”,逐步成為起義軍核心領袖。


二、起義背景

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天災頻發(如旱災、蝗災),陝西地區尤為嚴重。農民不堪重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吸引大量饑民加入。這一政策極大增強了起義軍的號召力,隊伍迅速壯大至百萬之衆。


三、主要成就

  1. 建立大順政權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年號“永昌”,并改革軍制、開科取士。
  2. 推翻明朝統治
    同年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滅亡。他廢除明朝苛政,試圖穩定社會秩序。

四、失敗與結局


五、曆史評價

李自成被視為反抗壓迫的象征,其起義加速了明朝滅亡,但未能解決内部矛盾(如軍紀松散、戰略失誤),最終敗于清軍。他的經曆反映了明末社會危機與農民力量的局限性。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3、4、6、8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李自成的意思

李自成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指代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此外,李自成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勇敢、崇高或獨立自主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李(木字旁+子)自(自字旁+目)成(戈字旁+弓)

李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7。

自的部首是自,總筆畫數為6。

成的部首是戈,總筆畫數為6。

來源

“李自成”一詞來源于明朝末年,李自成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出身農家,後率領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的統治,建立了大順國,但後來不敵清朝軍隊而覆滅。

繁體

李自成的繁體字為「李自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李自成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别。

例句

1. 李自成大膽果決,率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朝。

2. 他的行動展現了李自成的勇敢精神。

組詞

李自成組詞:

1. *********(以李自成為人物創作的作品名稱)

2. 自立(含義為獨立自主)

3. 成就(含義為取得優異的成績)

近義詞

李自成的近義詞有:李成自立、自行其是、男兒自立、剛毅果斷。

反義詞

李自成的反義詞有:依賴他人、服從他人、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