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綱振紀的意思、頓綱振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綱振紀的解釋

整頓朝綱,重振法紀。《資治通鑒·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 胡三省 注“頓,謂整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綱振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整頓法紀、肅正綱常,指采取措施使國家或組織的法律、規章、秩序得到恢複和加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頓綱振紀(dùn gāng zhèn jì)


二、出處與典籍用例

該成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唐紀》,記載唐肅宗時期名臣李泌谏言:

“陛下若欲頓綱振紀,當自朝廷始。”

意為“陛下若要整頓法紀,需從朝廷内部開始”。

此例說明其用于規勸君主以法治國,肅清吏治(來源:《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九)。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頓綱振紀”釋義為“整頓綱常,嚴肅法紀”,強調對根本制度的修複(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12卷)。

  2. 《辭源》:

    注為“整饬綱紀,使歸于正”,突出其撥亂反正的治理意義(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版)。


四、用法與引申意義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儒家“以法治國”與“德治”結合的思想: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頓綱振紀”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整頓朝綱、重振法紀,強調通過治理恢複國家或組織的秩序與法規。其中“頓”意為整頓,“綱”指國家法度的總綱,“紀”指具體法紀。


二、出處與背景

  1. 經典出處
    源自《資治通鑒·周顯王四十八年》:“夫賢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胡三省注:“頓,謂整頓。”
  2. 曆史背景
    “綱紀”最初與絲織品相關(“綱”為提網總繩,“紀”為絲縷頭緒),後引申為治理國家的綱領與法度。例如《荀子·勸學》提到“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體現了這一概念的擴展。

三、用法與特點


四、延伸意義

成語不僅限于字面含義,還隱含對“賢能者”的推崇,強調德才兼備者需具備整頓秩序、匡正法度的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獻引用,可參考《資治通鑒》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貶骨飙舉電至鼈咳槎槎村鈔道論東方雜志短期資金市場腹心疾弓皮公族大夫掼交鬼魇河馮猴巴崽子黃連素揮袂機簧近懷金魚草匡襄哭笑不得浪狗流傭明朗朗名錄墨寶模拓鬧亂子内備平談輕蟬慶功會清逈邛葛乞人丘隅卻待群噪蚺虵山阡删削深徹沈刻屬稿庶類思至松炬竦峙素飧桃腮杏臉騰奮同休共戚無價之寶五流五丈誣治顯戾習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