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良士的意思、良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良士的解釋

(1).賢士。《書·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董令史 ,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 唐 韓愈 《原毀》:“吾嘗試語於衆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清 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論》:“良士,國之金玉異物也。”

(2).爵名。 漢武帝 時設置,用以獎賞軍功,位第三6*級。參見“ 武功爵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良士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良士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品德高尚之人

    指德行優秀、言行端正的賢人。古代文獻中多強調其正直、誠信、守禮的特質,如《論語·子路》載“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體現良士的德行之善。

  2. 有才能之士

    兼具學識與能力的傑出人才。《荀子·大略》雲:“君子聽律習容而後士”,注疏稱“良士”需通曉禮樂法度,具備治國之才。

二、用法特征

三、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中,“良士”與“君子”概念交融,均強調“仁、義、禮”的修養。漢代《白虎通義》釋“士”為“事也,任事之稱也”,賦予良士以社會責任屬性。日語借詞“良士(りょうし)”保留此義,特指才德兼備者。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8卷,第1024頁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2版,第876頁
  3. 《論語》《荀子》原典及曆代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良士”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整理:

一、基本含義

  1. 賢士、有才能的人
    指德才兼備的賢者,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對品德高尚之人的尊稱。例如:

    • 《尚書·秦誓》提到“番番良士”,強調賢士的忠誠與擔當。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董令史,良士也”,以“良士”贊譽其品行。
  2. 爵位名稱
    漢武帝時期為獎賞軍功設置的爵位,位列第三級,屬于“武功爵”體系。


二、引證與用例


三、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白虎通》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冠牦纓本根睥睨閉塞眼睛捉麻雀慘然不樂吃辛吃苦寵辱寵恣穿花鳳出丞瘁索代遷煩抱方外客甘泉高嚴溝隍灌廟孤行己見衮钺喝道弘朗換樣,換樣兒護衛艦驕大誡勑錦繡酒骨誇傲虧失連續撩碧麟趾呈祥浏漓鸾孤鳳隻露表盧耽鶴綸連馬墨美景良辰蛲蛔拚命蓬垢嫖客竊鈎三平二滿僧門燒毛折還沈雷瘦黑書生四明所至鞉音田單屠絕吾丘子相攙信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