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領使的意思、領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領使的解釋

謂主管其事。《新唐書·呂諲傳》:“帝復兩京,詔盡繫羣臣之污賊者,以禦史中丞 崔器 、憲部侍郎 韓擇木 ,大理卿 嚴向 為三司使處其罪,又詔禦史大夫 李峴 及 諲 領使。”《新唐書·劉晏傳》:“ 常衮 執政,忌 晏 有公望,乃言 晏 舊德,當師長百僚,用為左僕射,實欲奪其權。帝以計務方治,詔以僕射領使如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領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權威辭書進行解釋。以下是基于專業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釋義:


一、核心釋義

  1. 領受使命、奉命出使

    指接受朝廷或上級的派遣,承擔外交或公務使命。

    古籍例證:

    《明實錄·神宗實錄》載:“遣錦衣衛指揮使領使朝鮮,頒賜國王冕服。”

    (意為派遣錦衣衛指揮使奉命出使朝鮮,賜予國王冕服。)

  2. 官職名稱(清代特定用法)

    清代部分文獻中,“領使”指負責管理特定事務的低階官吏,如掌管文書傳遞或地方聯絡。

    出處:

    《清會典·吏部》記:“驿丞所屬有領使二人,司公文往來。”


二、語義演變與辨析


三、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已基本被“使節”“特使”“信使”等替代,僅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需注意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12卷,頁891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頁1024
  3. 《明實錄·神宗實錄》(中華書局校勘本)卷二百九
  4. 《清會典·吏部》(乾隆武英殿刻本)卷七

網絡擴展解釋

“領使”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作為動詞短語:主管其事

  1. 基本含義
    指負責管理或主持某項事務,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官職職責描述。例如《新唐書》記載的“領使”多用于描述官員受命主管特定事務(如司法、財政等)。

  2. 詞義解析

    • “領”:本義為“脖子”,引申為“帶領、治理”,如“領海”“領導”。
    • “使”:意為“派遣、使用”,如“使喚”“使節”。
      組合後強調對事務的統籌管理。
  3. 曆史用例
    《新唐書·呂諲傳》提到官員“領使”處理案件,體現其作為職務動詞的用法。


二、作為名詞性表達:外交使節

  1. 特殊語境含義
    少數資料(如)将其解釋為“被派遣出使或領導使團的人”,強調外交職能,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

别人正在浏覽...

半牀冰語蟬攫讒妄朝衆槌擊春融大拉拉蛋白酶砥世笛子鈍敝咢咢風前殘燭風團附驿構結綸巾羽扇規檢過文寒硯賀酒橫艾宏願花苑回江昏殆架牟見風使舵兼任牋藤誡嚴景陽鐘勁陰金琖銀台救敝寇讐寬忍誇毗遼室吝情宓機絹内澇三猛騷人逸客生房守株水虎嗣立宿霭枱子淘沙取金天味提衡體皃抏弊衛卒翔骞閑門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