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白6*粉。妝飾用品。《三國志·魏志·何晏傳》“少以才秀知名”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晏 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 宋 陳師道 《口號》:“粧成粉白生春色,酒瀉鵝黃射燭光。”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論五》:“婦人揄長袂,躡利屣;男子傅粉白,習歌舞。”
(2).形容女子面容白晳、姣好。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态情非一。” 清 陳維崧 《解語花·詠美人捧觞和王元美韻》詞:“春衣慢贖,且泥他、粉白斟來蟻緑。”
(3).形容潔白。《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配着那粉白雪亮的光綾地兒,越顯黑白分明得好看。”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一扇粉白的照壁上,布滿了子6*彈打過的小洞洞。”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粉白漢語 快速查詢。
“粉白”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妝飾用的白色鉛粉
最初指古代女性用于敷面的白色化妝品,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戰國策》提到“粉白墨黑”形容女子妝容,而《三國志》中也記載何晏“粉白不去手”,說明其注重修飾容貌。
形容女子面容白皙姣好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對女性美貌的描繪。如唐代盧照鄰《長安古意》中“鴉黃粉白車中出”,清代詩詞“粉白斟來蟻綠”均以粉白表現女子肌膚的細膩白皙。
泛指潔白之色
可形容物體或場景的純淨潔白,例如《兒女英雄傳》描述“粉白雪亮的光绫”,現代亦用于描述淺色系(如粉白色衣物、杏花顔色等)。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和現代語境,詞義演變從具體化妝品擴展到顔色和狀态描述。
粉字的部首是米,共有8個筆畫
白字的部首是白,共有5個筆畫
粉字最早是指由米磨碎成的粉末。白字本義是指顔色,後來引申為光亮、幹淨等含義。将粉與白合并形成粉白的意義,可能是由于粉末白色的特色而演變而來。
粉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粉和白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的古代字形可以參考相關字典和古代文獻。
1. 女孩輕輕一笑,臉上泛起一抹粉白。 2. 這條圍巾的顔色非常粉白,非常適合夏天佩戴。
粉末、白色、粉筆、白晝
玫瑰色、白雪、白色
黑色、暗淡、墨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