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内閣中書的意思、内閣中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内閣中書的解釋

清 代官名。掌撰拟、記載、翻譯、繕寫。或由舉人考授,或由特賜。《恨海》第一回:“ 王樂天 是個内閣中書,與 陳戟臨 一般都未曾補缺。”參閱《清史稿·職官志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内閣中書是中國明清時期中央政府的核心文職官員,主要職責是輔助内閣處理機要文書事務,具有重要的行政樞紐作用。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曆史職能角度詳細說明:

一、基本定義與機構屬性

  1. 字面釋義

    “内閣”指皇帝的最高幕僚決策機構,“中書”意為“中樞文書官”。該官職始設于明代,清代沿襲,屬内閣直轄的低階官員(正七品),但因其接近權力核心,實際影響力較大。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曆史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

  2. 隸屬關系

    清代内閣下設“中書科”,中書官員分設滿、漢兩類,定額共約200人,負責起草、謄錄、保管诏令文書。

    來源:《清史稿·職官志》《曆代職官表》

二、核心職能與工作内容

  1. 文書撰拟與繕寫

    起草皇帝诏書(如谕旨、敕令)、謄錄奏章,兼管部分檔案。重要文件需經大學士審核後呈報皇帝。

    來源:《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張德澤著)

  2. 翻譯與文書轉換

    滿文中書負責滿漢文互譯,确保滿語文件與漢文版本一緻,維系多民族政權的文書運轉。

    來源:《滿漢大辭典》(安雙成主編)

  3. 機密事務參與

    部分中書被選入“軍機處章京”,協助處理軍國機要,成為晉升高級官員的重要途徑(如清代名臣林則徐曾任此職)。

    來源:《清實錄》《清代官員履曆檔案全編》

三、曆史沿革與制度演變

四、文化意義與曆史評價

内閣中書雖品級不高,但因掌握文書樞紐,被視為“儲相之階”。其制度設計體現了中國古代官僚體系對文書效率與信息管控的高度重視,也是研究明清中央行政運作的關鍵切入點。

來源:《中國古代官制講座》(楊志玖著)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出版物,無有效鍊接時标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2. 《清史稿·職官志》
  3. 《清代國家機關考略》(張德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清會典事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5.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内閣中書是清代設置的官職,主要職責為處理内閣文書事務,具體信息如下:

  1. 職責範圍
    内閣中書負責撰拟诏令、記載檔案、翻譯滿漢文書及繕寫重要文件。其工作内容涉及中央核心文書的起草與整理,屬于内閣中的基層文職官員。

  2. 選拔與品級

    • 選拔途徑包括舉人考授或皇帝特賜;
    • 官階為從七品,定額配置為滿洲70人、蒙古16人、漢軍8人、漢人30人。
  3. 晉升路徑
    進士通過朝考後,次優者可能被選為内閣中書,任職一定年限後可外調為地方同知、直隸州知州,或晉升至軍機處章京。

  4. 曆史演變
    “中書”一詞原指皇宮藏書或記事文書,後演變為官職名。清代沿襲明制,在内閣設中書,但雍正設立軍機處後,内閣實權逐漸削弱。

  5. 文學例證
    清代小說《恨海》中提及“内閣中書”一職,如人物王樂天即任此職,反映其社會地位。

以上信息綜合了清代官制特點及文獻記載,完整内容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嗷曹白腹百官圖白鸾绫輩分炳炳烺烺百色不周延傳遞詞法錯覺電位差雕闆東半球東掩西遮斷梗飄蓬炖肉凡音估逼谷響嗥啕胡咯咯窖貨齎貢驚皇失措開匮靠盤兒苦茗類固醇連綿書昧旦晨興閩虻民惟邦本内使鳥司旁門外道瞟眇頻蹙青蜓鼽鼻氣逾霄漢全禮喪哭睒閃深言失修莳刈疏緩嗣爵韬神晦迹田入蹄迒提制抟換讬肺附外揚掀天小篇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