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至尊之位。指帝位。《陳書·廢帝紀》:“ 慈訓太後 集羣臣於朝堂,令曰:‘…… 伯宗 昔在儲宮,本無令問,及居崇極,遂騁兇淫。’”
(2).崇高的敬意。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 天寶 中,天子以為古爵莫貴於公侯,故海嶽之祝,犧币之數,放而依之,所以緻崇極於大神。” 宋 李攸 《宋朝事實·禦制》:“顧山川之神,足以紀綱天下者,非緻隆備物,以昭崇極,則不足以稱。”
"崇極"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本義指高山,引申為高大、崇高、尊崇。《說文解字》釋:"崇,嵬高也",強調其巍峨崇高的物理與精神雙重屬性。
原指房屋最高處的棟梁(《說文》:"極,棟也"),後擴展為頂點、終極、至高準則,如《莊子》"太極"中的宇宙本源概念。
崇極(chóng jí)為并列結構,融合二者核心語義:
如《文心雕龍·宗經》稱儒家經典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崇極之論",喻其思想體系的至高權威性。
如李白《大獵賦》"崇極泰清"(尊崇天道之極緻),體現對宇宙本源的敬畏。
當代語境中多用于形容精神或成就的巅峰狀态,如"學術崇極""科技崇極",強調對卓越境界的敬慕與向往,常見于人文社科論述。
參考資料:
“崇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崇極”由“崇”和“極”組成:
指帝位或至尊之位
源自《陳書·廢帝紀》:“伯宗昔在儲宮,本無令問,及居崇極,遂騁兇淫。”此處“崇極”指帝王之位,強調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
表達崇高的敬意
唐代韓愈在《南海神廟碑》中寫道:“天寶中,天子……所以緻崇極于大神。”此處的“崇極”指對神靈的極緻尊崇。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陳書》、韓愈文集等古籍。
半漢貶忽逼供蔡莽超超玄箸成獄儲端春霖吊會定名筆地市飛撾分利寡雠觀音衲跪履過切過去時古執花宮槐葉冷淘化生盆胡顔漸營級差及瓜而代極戰蠟絹料氣淪卷濾器盲流眇生明當諾責抛物線平脫平治綪繳諐囚青玉案趨末忍屑善淵設計失容樹榦四會溯水行舟跳擲鹈鴂聽風就是雨穩定顯贈小會子小呂小蹄子斜交歇夏淅溜淅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