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顔的意思、胡顔的詳細解釋
胡顔的解釋
猶言有何面目。意謂愧極。《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以罪棄生,則違古賢夕改之勸;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顔之譏。” 李善 注:“即上胡不遄死之義也。 孔安國 《尚書傳》曰:胡,何也。《毛詩》謂何顔而不速死也。 殷仲文 表曰:亦胡顔之厚。義出於此。”按,《詩·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又《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顔之厚矣。” 曹 文蓋縮二詩而成“胡顔”一詞,後即本之沿用。 晉 殷仲文 《解尚書表》:“今宸極反正,惟新告始,寓章既明,品物思舊,臣亦胡顔之厚,可以顯居榮次。”《北史·蕭正表傳論》:“ 正表 動不由仁,胡顔之甚。” 唐 杜甫 《種莴苣》詩:“莧也無所施,胡顔入筐篚。” 元 耶律楚材 《蘭仲文寄詩二十六韻勉和謝之》之二:“野有遺賢猶未用,中書寧得不胡顔。”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昨日個向晚,不怕春寒,幾乎險被先生饌,那其間豈不胡顔。”
詞語分解
- 胡的解釋 胡 (⑤鬍) ú 中國古代稱北邊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遠、隔絕)。 泛指外國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黃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
- 顔的解釋 顔 (顔) á 面容,臉色,臉面:容顔。開顔。顔面。顔色。笑逐顔開。鶴發童顔。 色彩:顔料。五顔六色。 姓。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胡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一、核心詞義
- 基本解釋:指“有何面目”,表示因羞愧至極而無地自容的狀态。例如《文選·曹植〈上責躬應诏詩表〉》中“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顔之譏”,李善注引《詩經》典故,強調“胡顔”蘊含“何不速死”的強烈愧意。
二、詞源與演變
- 語源考據:該詞由《詩經》兩處文本縮合而成:
- 《鄘風·相鼠》:“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為何不速死);
- 《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顔之厚矣”(厚顔無恥)。
- 構詞特點:“胡”為疑問代詞(何),“顔”指臉面,組合後直譯為“有何臉面”,後固化為表達極端羞愧的成語。
三、用法與語境
- 古典文獻:多用于自責或批評他人不知羞恥的語境,常見于古代奏表、議論性文體。如曹植以此自省罪責,體現文人的道德自省意識。
- 現代使用:當代已較少使用,多見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書面表達或學術讨論中。
四、補充說明
- 同名現象:需注意“胡顔”亦為人名(如某高校副教授、地方公職人員),此為同形詞,與本文讨論的詞語無關。
“胡顔”承載着古代漢語的倫理批判色彩,其語義強度高于普通羞愧表達,使用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顔(hú yá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月和又,共有8畫。胡顔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繁體字中,胡顔的寫法為「胡顏」。
胡顔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胡顔的寫法為「胡彥」,而在《康熙字典》中,胡顔的寫法為「胡艷」。這些寫法雖然略有差異,但都代表了胡顔這個詞的含義。
胡顔作為一個名詞,通常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面容或者相貌。它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容貌特征,如眼睛的大小、眉毛的形狀、臉部的輪廓等等。通過這個詞,人們可以對一個人的外貌特征有一個直觀和準确的了解。
除了胡顔,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如胡須、胡子、胡痣等等。這些詞語都與外貌相貌有關,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特征或特點。
在使用胡顔這個詞時,可以通過一些例句來更好地理解它的含義。例如:
1. 他的胡顔獨特,引人注目。
2. 她的胡顔充滿了神秘感,讓人難以忘懷。
3. 他的胡顔憨厚而親切,讓人感到溫暖。
這些例句展示了使用胡顔這個詞語來描述不同類型人的外貌特征。
胡顔的近義詞可以是面貌、相貌、容貌等等,它們都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外表特征。然而,胡顔與其他詞語相比,更多地強調了一個人外貌特征的獨特性和個性。
胡顔的反義詞可能是平凡、平淡等等,這些詞語用來描述一個人外貌特征的普通和平凡。
總之,胡顔是一個用來描述一個人外貌特征的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月和又,共有8畫。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面容或相貌特征,與其他詞語相比更加強調一個人外貌的特殊和個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