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鬥的意思、拜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鬥的解釋

禮拜北鬥星。道教祈禱的一種。 元 無名氏 《争報恩》第四折:“自從你下在牢裡,我替你拜鬥。直到如今,你饒了俺,我買餅好肉鮓,裝一卓素酒,請你吃。” 明 徐渭 《君從》詩:“龍號真人親拜鬥,繡衣使者自6*焚香。”《醒世姻緣傳》第四回:“ 晁大舍 慌了手腳……許願心,許叫佛,許拜鬥三年,許穿單三年,又要割股煎藥,慌成一塊。”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淑貞 偕姊妹朝暮焚香拜鬥念佛,與 丹忱 并坐,而不復與同寝。”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拜鬥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拜鬥是道教特有的禳災祈福儀式,全稱為“禮拜北鬥七元星君”,其核心内涵是通過特定儀軌與北鬥星宿建立交感聯繫,以達到消災解厄、延壽增福的目的。該儀式包含三個關鍵維度:

1. 天文信仰與星象崇拜的融合 拜鬥源于上古星辰崇拜,道教典籍《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記載北鬥七星具有“斡運陰陽、保甯終始”的神力。漢代《春秋運鬥樞》更将北鬥定位為“七政之樞機,陰陽之元本”,奠定了北鬥在道教神學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2. 科儀結構與象征系統 完整拜鬥儀式包含:設壇(按九宮八卦布列鬥燈)、啟師(恭迎鬥姆元君)、誦經(《北鬥經》《鬥姆心經》)、燃燈(七盞油燈對應七星)等環節。每項儀軌均蘊含道教陰陽五行理論,如《靈寶領教濟度金書》詳述鬥燈須用桐木制燈座,象征“木德生發”之意。

3. 民俗實踐與生命關懷 明清時期拜鬥逐漸融入民間,《清嘉錄》記載江南地區有“婦女夜聚拜鬥,謂之順星”的習俗。現代道教宮觀仍保持拜鬥傳統,北京白雲觀每年舉辦“順星拜鬥”法會,通過星鬥信仰為信衆提供精神慰藉。

網絡擴展解釋

拜鬥是道教特有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含義與儀式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 基本定義
    拜鬥又稱"朝真禮鬥",是道教獨有的科儀,源于古人對北鬥星宿的崇拜。信徒通過禮拜北鬥星君和南鬥星君,祈求消災解厄、延壽賜福。

  2. 宗教背景
    道教認為北鬥星君主掌消災解厄,南鬥星君主掌延壽施福。拜鬥儀式體現了"天人感應"思想,認為人的生死禍福與星宿運行相關聯。

  3. 儀式時間與形式
    傳統上在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舉行,現代宮觀多在春秋兩季舉辦法會。儀式包含供奉鬥燈、誦經禮忏等環節,需由道士主持。

  4. 核心功能

    • 消災轉運:化解流年不利或命理沖克
    • 延壽祈福:祈求健康長壽、元辰煥采
    • 解厄禳災:消除疾病、官非等災厄
  5. 曆史記載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蘇轼《東坡志林》記載紹聖二年(1095年)羅浮道士鄧守安主持拜鬥儀式,明代文獻如《醒世姻緣傳》也有相關描述。

注:如需了解具體儀式流程或參與方式,可參考道教宮觀公布的科儀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慠誕八卦拳邦成辦置倍時璧房不悉寵數傳缽袋傳講詞兒道佛道訣定處東闖西走額賞風雷副妾複蘇甘心固定函電互濟椒閣較量接席驚心炯耀棘實局錢铿越領取曆日曠久樓上妝率土之濱甿庶密山片楮平明且由清虛洞府窮深起贓渠長岨谷驅納曲智人葠乳下塞噎繩案嗣讓歎愕替僧腿肚子挽粟味精物命鄉祀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