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婦女一種高绾的發型。 南朝 梁簡文帝 《倡婦怨情詩十二韻》:“恥學 秦羅 髻,羞為樓上粧。” 隋 薛道衡 《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高高城裡髻,峨峨樓上粧。”
“樓上妝”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兩種解釋差異較大,需根據上下文判斷。現代語境中多用于第一種引申義,但學術或曆史讨論中需參考原始含義。若涉及文學創作,建議标注具體出處以避免歧義。
《樓上妝》這個詞源自中國的方言,最初用于形容女性化妝過度、妝容濃重的情況。後來,這個詞擴展引申出了更廣泛的意義,用來形容任何妝容過于濃重或者不自然的情況。
《樓上妝》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木(mù)和女(nǚ)。其中,木部表示與大樓和房屋相關的意義,而女部表示與女性相關的意義。
根據拆分的部首和其他部分的筆畫,可以算出《樓上妝》一詞共有12個筆畫。
《樓上妝》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民間戲曲中的表演用語。在戲曲表演中,演員需要通過濃重的妝容來突出自己的角色特征。然而,有些演員為了突出自己的表演效果,妝容可能會太過濃重,從而顯得不自然。因此,觀衆們用“樓上妝”來形容這種過度濃重的妝容效果。
後來,《樓上妝》一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大衆生活中,用來形容任何人化妝過度或妝容不自然的情況。
《樓上妝》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樓上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雖然《樓上妝》這個詞的意思和拼寫沒有改變,但是具體的漢字寫法可能稍有差異。
1. 她今天化得真是樓上妝,完全看不出本來的樣子。
2. 這個妝容過于濃重,簡直就是樓上妝。
1. 樓上裝扮
2. 樓上化妝
3. 樓上妝容
4. 樓上風格
1. 濃妝豔抹
2. 厚施脂粉
3. 美妝過度
4. 脂粉濃妝
1. 自然妝容
2. 淡妝
3. 薄施脂粉
4. 清新妝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