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拜斗的意思、拜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拜斗的解释

礼拜北斗星。道教祈祷的一种。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自从你下在牢里,我替你拜斗。直到如今,你饶了俺,我买饼好肉鮓,装一卓素酒,请你吃。” 明 徐渭 《君从》诗:“龙号真人亲拜斗,绣衣使者自6*焚香。”《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晁大舍 慌了手脚……许愿心,许叫佛,许拜斗三年,许穿单三年,又要割股煎药,慌成一块。”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淑贞 偕姊妹朝暮焚香拜斗念佛,与 丹忱 并坐,而不復与同寝。”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拜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拜斗是道教特有的禳灾祈福仪式,全称为“礼拜北斗七元星君”,其核心内涵是通过特定仪轨与北斗星宿建立交感联系,以达到消灾解厄、延寿增福的目的。该仪式包含三个关键维度:

1. 天文信仰与星象崇拜的融合 拜斗源于上古星辰崇拜,道教典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记载北斗七星具有“斡运阴阳、保宁终始”的神力。汉代《春秋运斗枢》更将北斗定位为“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奠定了北斗在道教神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2. 科仪结构与象征系统 完整拜斗仪式包含:设坛(按九宫八卦布列斗灯)、启师(恭迎斗姆元君)、诵经(《北斗经》《斗姆心经》)、燃灯(七盏油灯对应七星)等环节。每项仪轨均蕴含道教阴阳五行理论,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详述斗灯须用桐木制灯座,象征“木德生发”之意。

3. 民俗实践与生命关怀 明清时期拜斗逐渐融入民间,《清嘉录》记载江南地区有“妇女夜聚拜斗,谓之顺星”的习俗。现代道教宫观仍保持拜斗传统,北京白云观每年举办“顺星拜斗”法会,通过星斗信仰为信众提供精神慰藉。

网络扩展解释

拜斗是道教特有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含义与仪式特点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1. 基本定义
    拜斗又称"朝真礼斗",是道教独有的科仪,源于古人对北斗星宿的崇拜。信徒通过礼拜北斗星君和南斗星君,祈求消灾解厄、延寿赐福。

  2. 宗教背景
    道教认为北斗星君主掌消灾解厄,南斗星君主掌延寿施福。拜斗仪式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认为人的生死祸福与星宿运行相关联。

  3. 仪式时间与形式
    传统上在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举行,现代宫观多在春秋两季举办法会。仪式包含供奉斗灯、诵经礼忏等环节,需由道士主持。

  4. 核心功能

    • 消灾转运:化解流年不利或命理冲克
    • 延寿祈福:祈求健康长寿、元辰焕采
    • 解厄禳灾:消除疾病、官非等灾厄
  5. 历史记载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苏轼《东坡志林》记载绍圣二年(1095年)罗浮道士邓守安主持拜斗仪式,明代文献如《醒世姻缘传》也有相关描述。

注:如需了解具体仪式流程或参与方式,可参考道教宫观公布的科仪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奥薉班扬北帝鬓鸦不声不吭缠捉等望递交放工飞矛风迸干才高达割切鬲指声轱轮衮服焊剂暠暠和价喉转挥毫落纸回远教民荆虹井树径要锴铁劳烈菱鉴凌雪临临流连明验大效凝结偶辞烹小鲜品俦乾旱谦套乔人栖冲业简琼苏扫愁帚扇拂赏心悦目深文峻法社威擅势石冻春尸头授简四甲四维随时制宜挽掣顽顔微远无告乡导仙姿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