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佛的意思、道佛的詳細解釋
道佛的解釋
道教與佛教的合稱。《宋書·竟陵王誕傳》:“天公去年與道佛共議,欲除此間民人,道佛苦諫得止。” 南朝 齊 周颙 《難張長史<門論>》:“道佛兩殊,非鳬則一。” 唐 馮神德 《上釋在道前表》:“今乃定道佛之尊卑,抑沙門之拜伏。”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佛的解釋 佛 ó 梵語“佛陀”,是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簡稱,亦是*********對修行圓滿的人的稱呼:佛爺。佛像。借花獻佛。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經。佛龛。佛事(*********誦經、祈禱及供奉佛
網絡擴展解釋
“道佛”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基本釋義
- 道教與佛教的合稱
這是最廣泛使用的含義,指中國傳統文化中兩大宗教體系。該用法最早見于南北朝至唐代文獻,例如《宋書》記載“道佛共議”,南朝周颠提到“道佛兩殊”,均指兩教在曆史中的互動關系。
二、哲學與文化内涵
- 思想融合的象征
在哲學層面,“道”與“佛”分别代表道家與佛家的核心理念:
- 道:源于道家思想,指宇宙本源、自然規律(如《道德經》中“道生萬物”),強調順應自然。
- 佛:佛教術語,意為“覺悟者”,既指釋迦牟尼,也泛指達到智慧與慈悲圓滿的修行者(如《佛學大辭典》定義“自覺覺他”)。
兩者結合時,常體現中國文化中“三教合一”的兼容并蓄。
三、引申用法
- 行為準則的比喻
作為成語使用時(較少見),“道佛”形容人兼具道家德行與佛家修養,如:
- 道:遵循自然法則的處世态度;
- 佛:慈悲寬容的品格(參考《查字典》解釋)。
四、曆史與争議
- 宗教地位的讨論
唐代曾出現“道佛尊卑”之争,如馮神德上書要求明确兩教地位,反映古代社會對兩教關系的重視。
提示:若需了解兩教具體差異或思想對比,可參考權威宗教典籍或學術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道佛的意義與來源
段落标籤:h2
内容:
道佛是指道教與佛教的結合,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以下是對道佛的解釋、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說明:
道佛的意思:
道佛是道教與佛教相結合的概念,代表了兩種宗教思想的融合。道教強調追求自然和道的境界,佛教則專注于個體覺悟和解脫。道佛的出現表明了兩種宗教在中國曆史上的交融和共同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道佛這個詞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道字的部首是辶(辵),共有一筆;佛字的部首是亻(人),共有七筆。因此,道佛這個詞總共有八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字:
道佛這個詞的源自于古代對于佛教傳入中國的描述。在古文中,有時會将佛祖稱為“佛陀”,将道教的神仙稱為“道士”。這兩個詞的融合則成為了道佛。道佛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
在古代,道佛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固定的規則。由于道教和佛教的影響,一些文獻可能使用其他寫法,如“佛道”或“道教佛教”。然而,道佛逐漸成為這個概念的通用表達方式。
例句:
1. 他研究了道佛的教義,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啟迪。
2. 中國古代的文人常常将道佛融合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特定的宗教情感。
組詞:
道佛宗、道佛文化、道佛哲學
近義詞:
佛道、佛教道教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