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庳的意思、崇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庳的解釋

見“ 崇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庳(chóng bēi)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由“崇”(高大)與“庳”(低矮)兩個反義語素構成,表示“高低”“起伏”或“尊卑”的對比關系,常用于描述地形、建築或社會等級。以下是詳細釋義與用例:


一、字義解析

    • 本義:山高而大。《說文解字》:“崇,嵬高也。”引申為高大、尊貴。
    • 例:《周禮·考工記》:“殷人重屋,堂崇三尺。”指建築基座高聳。
    • 本義:低矮的房屋。《說文解字》:“庳,中伏舍。”引申為低窪、卑下。
    • 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宮室卑庳。”形容房屋低矮簡陋。
  1. 合成詞“崇庳”

    • 核心含義:通過反義并列,強調高低、尊卑的對比或變化。
    • 語法功能:作名詞或形容詞,描述空間或等級的差異性。

二、文獻用例與權威參考

  1. 地理描述

    •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辨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之名物,以制其域而節其崇庳。”

      (鄭玄注:“崇,高;庳,下也。”指根據地勢高低劃分疆域。)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建築規範

    •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毋有壞堕,毋起土功……毋伐大樹,毋補城郭,毋塞崇庳。”

      (孔穎達疏:“崇庳謂高下之處。”指避免破壞地形高低自然狀态。)

      來源:《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社會等級隱喻

    • 王安石《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銘》:“政無崇庳,一出于仁。”

      (以“崇庳”喻指政策不因地位高低而偏私。)

      來源:《臨川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本)。


三、現代應用與考辨


四、引用文獻

  1.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
  2. 《禮記正義》·孔穎達疏
  3. 《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4.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網絡擴展解釋

“崇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崇庳”是“崇卑”的異體寫法,表示高低、尊卑或地勢的高下起伏。其中:

    • 崇:指高大、崇高,引申為尊貴或重視()。
    • 庳:古同“卑”,意為低矮、低下,可指地勢低窪或身份卑微()。
  2. 語境應用

    • 地理描述:如“崇山庳澤”,形容地形高低錯落。
    • 社會等級:用于表達尊卑差異,如“禮制崇庳,不可僭越”。
    • 文學修辭:常見于古文或詩詞中,強調對比或層次感()。
  3. 擴展說明
    “庳”單獨使用時,可指宮室低矮(如“宮室卑庳”)或人為填窪(如“堕高堙庳”)。而“崇”作為形容詞或動詞時,還可表示推崇、充滿等含義()。

  4. 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崇庳”較少使用,通常以“崇卑”替代。如需造句,可參考古典文獻中的用法,如:“山川崇庳,各具其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查看或的詳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蓮說安徐傍觀冷眼寶鏡蔔錢不適蒼茫澄陽赤霜袍抽簡祿馬蠹秏多動症蕃匠非熊兆绋絻拂褏鋼絲乖孩子骨粉歸棹駭擾後效胡賴鼲子賤品狡愎甲首擊鉢畿丞激電極谏井底蛤蟆進屯犒赉空腹便便愧厲老幺臉蛋兒缭戾陵華零落眇因民間民生在勤怯夫榷束宂長三句話不離本行折臂三公失闌首望松下塵鎖士天夭維結幄席相疇鄉人子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