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徐的意思、安徐的詳細解釋
安徐的解釋
安詳從容。《管子·勢》:“故賢者安徐正靜,柔節先定。”《國語·越語下》:“宜為主人,安徐而重固。”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視聽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語太平事,歷歷可聽。”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三:“内雖荏,而色若厲焉;行無防檢,而步趨若安徐焉;識者病之。”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徐的解釋 徐 ú 緩,慢慢地:徐步。徐緩。徐圖。徐徐。 姓。 緩疾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安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安詳從容、平靜安穩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安徐”由“安”和“徐”組合而成:
- 安:指安定、平靜;
- 徐:指緩慢、穩定。
整體意為從容不迫、心境平和,既可用于形容人的舉止态度,也可描述事物平穩進行的狀态。
古典文獻出處
- 《管子·勢》提到:“賢者安徐正靜,柔節先定”,強調賢者以從容鎮定作為處事原則。
- 《國語·越語下》載:“宜為主人,安徐而重固”,形容人穩重而堅定的儀态。
- 唐代陳鴻在《東城老父傳》中描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體現人物言語從容、精神内斂的特點。
使用場景
- 形容人:如“他舉止安徐,毫無慌亂之态”,表示性格沉穩、不疾不徐。
- 形容事物:如“局勢安徐”,指事态平穩無波折。
- 文學表達:多用于古風或正式語境中,增添文雅意蘊(如的造句示例)。
擴展知識
“安徐”常與“正靜”連用(如“安徐正靜”),進一步強調思慮精誠、心氣平靜的狀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原文,可參考《管子》《國語》等古籍,或查閱、的詳細引用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安靜和緩慢的樣子。下面是關于安徐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安徐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寶蓋頭)和彳(人走路),共計10筆。
來源:安徐的原義是指人行走緩慢,沒有節奏感,後來引申為形容事物緩慢、平穩的狀态。
繁體:安徐的繁體字是「安緒」。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形态演變,安徐在古代多采用刻字的形式,尚無規範字形。
例句:他的步伐安徐,一步一頓地往前走。
組詞: 安靜、安詳、徐徐、平靜、緩慢。
近義詞:緩緩、平緩、從容、悠閑。
反義詞:急促、匆忙、焦躁、猛烈。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