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回旋曲折。《楚辭·劉向<九歎·逢紛>》:“龍邛脟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 洪興祖 補注:“繚,音了;戾,力結切,曲也。” 南唐 陳陶 《劍池》詩:“霸圖繚戾金龍蟄,坤道扶搖紫氣生。”
(2).見“ 繚悷 ”。
“缭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指物體或形态蜿蜒、曲折的狀态。例如:
這一義項在古籍中較少單獨使用,通常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可能表示纏繞、糾結的情感或狀态。但因“繚悷”本身釋義不詳,建議查閱更專業的古代漢語詞典或文獻以獲取深入解釋。
該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如需更權威的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楚辭》相關注本。
缭戾(liáo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思想混亂,神态異常,舉止狂熱不正常。
缭戾這個詞的部首是缶(fǒu)和戈(gē),拆分為兩個部首。缭的筆畫數為11,戾的筆畫數為9。
缭戾一詞最早見于《詩經·無衣》:“美目盼兮,以眇詭兮。缭戾盈室,百無一失。”在這裡,缭戾描述了一個人思想混亂、舉止異常的狀态。
缭戾的繁體字為繚戾(liáo lì)。
古時候,缭戾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缭戾并非常用字,古代的記載和使用較為有限,對于古代的寫法我們無法确定具體形式。
1. 他一直沉迷于網絡遊戲,思想越來越缭戾。
2. 那位藝術家的作品充滿了缭戾的表現力。
缭亂(liáo luàn):思想混亂,混亂不安。
戾氣(lì qì):悍然之氣,兇狠的氣勢。
狂熱(kuáng rè):熱情激動,激進。
擾亂(rǎo luàn):使混亂,使紊亂。
理智(lǐ zhì):思維清晰,冷靜明理。
正常(zhèng cháng):符合常态,不偏離正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