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有所愧而自勉之。《禮記·聘義》:“故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所以愧厲之也。”
“愧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來源區分:
一、現代漢語中的成語含義
基本含義:指因自身錯誤或過失感到極度羞愧,帶有強烈的自責感。
使用場景
“他的無恥行徑讓人感到愧厲,世人都對他深感厭惡。”
二、古代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源自《禮記·聘義》,指通過讓對方羞愧來促使其自省改進。
總結
現代用法側重主觀情感,古代用法則含客觀激勵意圖。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日常交流中多采用第一種解釋。
愧厲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忄)和力(廠)。根據筆畫數來說,愧厲總共有十畫。
愧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它最早用于描述人們因為喪失勇氣而感到内心愧疚和懊悔的感覺。現代漢字中已經沒有直接使用愧厲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愧厲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部首心用心字旁加人,表示“内心的愧疚”,而力用“廠”字旁加力,表示“沒有力量”或“勇氣喪失”。
1. 我因為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感到愧厲。
2. 面對困境,他沒有表現出任何愧厲。
組詞:内心愧厲、愧厲無地、愧厲自問
近義詞:愧悔、羞愧、自責
反義詞:自豪、堅定、勇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