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韋褲”。皮套褲。《後漢書·祭遵傳》:“ 遵 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韋絝,布被,夫人裳不加緣,帝以是重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譏谑》:“挽車者皆衣韋袴。”
“韋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皮革制成的套褲,主要用于古代服飾中,具有耐磨、防護的功能。該詞亦寫作“韋褲”或“韋袴”,三者互通()。
“韋絝”是古代對皮質套褲的特定稱謂,多見于史書及筆記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曆史文獻或服飾文化時參考。其字形、讀音及含義在多個古籍中均有印證,但需注意不同文獻中可能存在的異寫形式。
韋絝(wéi sū)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出現過,它有着特定的意思和拆分部首及筆畫。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古老詞彙的來曆和用法。
韋絝是指古代文人們用來表示美好女子的詞彙,主要用來形容容貌姣好、儀态優雅的女性。
韋絝的拆分部首為革(gé)和糸(mì),革表示皮革,糸表示絲線。它的筆畫數為12畫。
韋絝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韋其維之求之子之疾及之,一瘳以難之,終瘳思之。齊媒曰《韋絝》”。在這裡,“韋絝”表示美好而聰明的女性。
韋絝的繁體寫法為維索,它保留了原本的意思和發音。
在古代漢字中,韋的原始寫法為“韋”,絝的原始寫法為“絲”。後來在字形演變過程中,字形寫作了現在所用的“韋絝”。
1. 她的容顔宛如韋絝,美麗動人。
2. 傳說中的仙女總是被描繪成韋絝一般的美麗。
組詞:韋細茜、韋顯美、韋柔麗。
近義詞:美麗、妩媚、嬌嫩。
反義詞:丑陋、粗糙、呆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