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市魯迅公園内。魯迅遺體原葬于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逝世二十周年時遷葬于此。墓用花崗石砌築,面積1600平方米。墓穴後有壁式墓碑,上刻毛6*澤6*東的題詞:“魯迅先生之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魯迅墓漢語 快速查詢。
魯迅墓是魯迅先生的安葬地,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魯迅墓現位于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2288號魯迅公園(原虹口公園)西北隅。1936年魯迅逝世後,原葬于萬國公墓東側F區,1956年國務院為紀念其逝世20周年,将墓遷至現址。
墓地以蘇州金山花崗石砌築,占地1600平方米,呈“口”形布局。中央綠地植有瓜子黃楊,後方豎立毛澤東題詞“魯迅先生之墓”的壁式墓碑,并建有魯迅青銅坐像。
1936年魯迅逝世時,上萬民衆自發送葬,靈柩覆蓋“民族魂”挽幛,形成聲勢浩大的文化事件。遷葬後的墓地松柏環繞,體現了魯迅精神的莊重與永恒。
如今魯迅墓不僅是文物保護單位,更是公衆緬懷魯迅的重要場所,每年吸引大量遊客瞻仰。墓區保留着魯迅生前喜愛的廣玉蘭等植物,環境肅穆而富有生機。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網、國務院文物檔案及虹口公園官方資料)
《魯迅墓》是指位于上海市魯迅公園内的魯迅先生的安葬地。魯迅是中國現代知名作家、思想家,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墓地成為了人們紀念和緬懷他的重要場所。
《魯迅墓》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魯(魚部)+ 迅(辵部)+ 墓(土部)”。
“魯”字的部首是“魚”,它有7畫。
“迅”字的部首是“辵”,它有7畫。
“墓”字的部首是“土”,它有10畫。
《魯迅墓》一詞的來源很明顯,它是以魯迅先生的名字以及墓地為基礎組合而成的。
《魯迅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仍然是“魯迅墓”。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魯”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篆書中常被寫成“䱻”。而“墓”字則一直相對穩定。
參觀《魯迅墓》的遊客絡繹不絕,前來表達對這位偉大作家的敬意。
魯迅、墓地、公園、紀念、緬懷
魯迅紀念館、魯迅紀念碑、墓園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