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冊的意思、書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冊的解釋

[book] 裝訂成冊的書;書籍

埋頭書冊

詳細解釋

書籍。 宋 蘇轼 《贈仲勉子文》詩:“閑看書冊應多味,老傍人門想更慵。”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陶氏 不為掩覆,顧反誇道而筆之於書冊中,以為後人勸侈誨淫之具,不亦甚哉!”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自選集》一本仍在書架上,因書冊太小,不能同裹,故留下以俟後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冊”是漢語中表示裝訂成冊的書籍或文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書冊”指由紙張或其他材料裝訂而成的冊籍,常用于記錄文字、圖像等信息,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裝訂成冊的書籍”。該詞強調裝訂成冊的物理形态,與單頁文稿形成區别。

二、字形結構溯源

  1. “書”字演變:甲骨文象手持筆書寫狀,金文增加“者”聲符,《說文解字》釋為“箸也”,本義為書寫行為,後引申為文字記錄。
  2. “冊”字本源:甲骨文象竹簡編連之形,《說文解字》注“符命也”,本指編連的簡牍,後泛指裝訂成冊的文獻。

三、詞義擴展與文化内涵 作為文獻總稱,“書冊”可指代典籍著作,如《尚書》《禮記》等先秦文獻;作為文化載體,其形制演變體現從簡牍到線裝書的工藝發展,《古籍版本學》詳述其裝幀形制的曆史變遷。現代語境中,“書冊”既可指傳統紙質書籍,亦可喻指具有系統性的知識集合。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古籍版本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書冊”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書冊”指裝訂成冊的書籍或書本,強調其成冊的形式。拼音為shū cè,英文可譯為“book”。

詳細釋義

  1. 形式與内容
    指由多頁紙張裝訂而成的書籍,常用于描述書籍的厚度或篇幅較大的文本,例如蘇轼詩句“閑看書冊應多味”便體現了其文學場景。

  2. 引申意義
    可比喻事物的規模或數量龐大,如朱熹詩句“書冊埋首何日了”暗指學問積累的厚重。

使用場景

曆史淵源

“書冊”一詞至少可追溯至宋代,常見于古籍中。例如蘇轼、張綸等文人均在作品中使用,表明其作為書面用語的曆史延續性。

補充說明

“冊”字本身有文獻、典籍的含義,如“一冊書”中的“冊”即體現裝訂成卷的形态。需注意,“書冊”在現代漢語中更偏書面化,口語中多用“書本”或“書籍”。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權威釋義,來源中的具體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罷收崩坼壁經狴圄不甘不乾不浄采樵重霄仇家翠旗催稅當風秉燭滇劇二傳煩燥負電荷釜底遊魂斧木公糧歸向海東壞處卉衣饑附飽揚舉世聞名開排刻減擂盤珠六朝流溢俪祉汶汶鳴銮排雲欠抑奇觚區霿稔知日許時間三吳審爾首計瘦嶙嶙曙風庶祈嵩汝嵩少簌落陶車填諱通關節土拉八幾馱馬玩兵晚餐委藏未笄孝絹遐想屑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