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中儀仗。用以稱主帥。《舊唐書·鄭從谠傳》:“然多難圖勳,是僕射立功立事之時也。所恨受命守藩,不敢辱命,無以仰陪戎棨。”
“戎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róng qǐ,指“軍中儀仗”,也用以代稱軍隊的主帥。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出處與用法
出自《舊唐書·鄭從谠傳》:“然多難圖勳,是僕射立功立事之時也。所恨受命守藩,不敢辱命,無以仰陪戎棨。”
此處“戎棨”既指主帥的儀仗,也借指主帥本人,體現古代對軍事統帥的尊稱。
相關詞彙與延伸
“戎棨”是古代對軍中儀仗及主帥的特定稱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舊唐書》等史籍原文。
戎棨(róng qǐ)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意思是指古代軍事行動中所使用的戰争器械、兵器标志。它是對軍事制度的象征,表達着戰争的威力和力量。
戎棨的部首是戈(gē),它是一個表示兵器的象形部首。戎棨總共有13個筆畫。
戎棨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字,其原義是指古代戰争中用來标示軍隊身份的兵器或旗幟。在繁體字中,戎棨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演變和變異。根據古籍記載,在古時候的寫法中,戎字采用戈并列的形式,棨字則是以森字作為左旁。其中,戈字象征兵器,森字象征兵器的集合,在一起表示戰争和武力。
1. 軍隊的戎棨在夜晚裡閃爍着寒光。
2. 在古代戰場上,士兵高舉着戎棨沖向敵人。
戎棨可以和其他漢字組合成為不同的詞彙,例如: - 戎馬(róng mǎ):指戰場和軍隊。 - 棨棋(qí qí):指圍棋,一種古代的棋類遊戲。 - 戎衣(róng yī):指古代戰士穿的軍服。
近義詞:兵器、武器、兵械。
反義詞:和平、和解、和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