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意思、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解釋

見“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面釋義

  1. 仇人:指因重大矛盾或傷害而結下深刻怨恨的對頭。
  2. 分外:意為“特别、格外”。
  3. 眼紅:形容人情緒極度激動時眼睛充血發紅的狀态,此處特指因仇恨引發的憤怒或殺意。 整體含義:仇人相遇時,因積怨爆發而情緒失控,表現出強烈的敵意或攻擊性。

二、引申義與用法

  1. 情感象征:強調仇恨積累到頂點時的爆發性反應,常用于描述敵對雙方突然相遇的場景。
  2. 文學與口語應用:
    • 文學描寫:多見于小說、戲劇中刻畫沖突高潮(如《水浒傳》中林沖與陸謙的對抗)。
    • 日常比喻:可延伸比喻為“長期對立的事物相遇時矛盾激化”(如商業競争、政治對立等場景)。
  3. 語法結構:作分句或獨立短句使用,例:

    “兩人本是宿敵,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當即拔刀相向。”


三、文化淵源與出處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戲曲,如: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仇人相遇時格外憤怒,形容對仇敵的極度憎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

  2. 《漢語成語大詞典》:

    “源自元明戲曲,後定型為‘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強調仇恨情緒在特定情境下的爆發。”

    (來源:中華書局,2018年修訂版)


五、相關學術研究

語言學研究表明:

該成語的“眼紅”屬于身體化隱喻(embodied metaphor),通過生理反應具象化仇恨心理,符合漢語“以形喻情”的表達傳統(參考:王寅《認知語言學》)。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中華書局辭書編輯部. 《漢語成語大詞典》. 中華書局, 2018.
  3. 臧晉叔. 《元曲選》. 中華書局, 1958.
  4. 王寅. 《認知語言學》.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

網絡擴展解釋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仇敵相遇時,因積怨而情緒激動,表現出更強烈的憤怒或敵意。其中“眼紅”形容因激怒而雙目充血的樣子,強調敵對雙方相逢時的激烈反應。


二、出處與演變

  1. 古代文獻: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李政遠的《還牢末》第一折:“仇人相見,分外眼明。”
  2. 現代引用:賴傳珠在《模範紅五團的新榮譽》中化用為“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成為現代常用表述。

三、用法與結構


四、讀音與注意


五、例句參考

  1. 《東周列國志》中:“那太子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趕上一步,揪住烏雲寶髻大罵……”
  2. 現代語境:“兩人因舊怨争執,一見面便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還牢末》《東周列國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法八相變氣比長璧羔步趨禅榻癡漢楚梼貸方擔負丁則抵任冬年節斷當對勁兒二路地主風榻蜂舞海盜後旌畫匠回執見好較計家書赍志而殁居嘗鈞權拉鎖子罵詈駡名冥阸默字拿大草淖衍攀路聘納魄散魂飄掮木梢千載一時挈辔曲迂艄公石灰吟手下豎起脊梁松溜陶镕天花闆畋馬鐵嶺痛毆統治文制無熱小日月稀罕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