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聘納的意思、聘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聘納的解釋

謂以禮娶親。古代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聘指問名,納指納征,亦稱納币。《淮南子·泰族訓》:“待媒而結言,聘納而取婦,紱絻而親迎,非不煩也,然而不可易者,所以防淫也。”《文選·範晔<後漢書·皇後紀論>》:“所以明慎聘納,詳求淑哲。” 李周翰 注:“聘,問;納,取也。”《太平廣記》卷三七二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張不疑》:“聘納則無,市一婢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聘納,作為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單字“聘”與“納”的本義及結合後的引申義來理解,特指中國古代婚姻禮儀制度中的重要環節。

  1. 字義分解與結合:

    • 聘 (pìn): 本義指探問、訪問,引申為請人擔任職務(聘請),在婚姻語境中特指男方遣媒人向女方提親、定親。《說文解字》釋“聘”為“訪也”。在“六禮”中,“聘”主要指“納采”(提親)和“問名”(詢問女方姓名生辰)。
    • 納 (nà): 本義指收入、接受、容受,引申為交付、緻送。《說文解字》釋“納”為“絲濕納納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凡入皆曰納”。在“六禮”中,“納”主要指“納吉”(送定親禮物)、“納征”(送聘禮)和“請期”(商定婚期)。
    • 結合義: “聘納”合稱,核心含義即指男方依照禮儀向女方提親并緻送聘禮的整個過程,是古代締結婚姻關系的關鍵步驟,标志着婚約的正式确立。
  2. 在婚姻制度中的具體指代:

    • 指代“六禮”中的核心環節: 中國古代婚姻禮儀有“六禮”之說(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聘納”一詞常用來概括其中以男方主動緻送為核心的前幾個環節,特别是納采(提親)和納征(送聘禮)。它代表了男方家庭對女方的尊重和誠意,以及婚姻契約的正式達成。
    • 等同于“納征”: 在更狹義和常用的語境下,“聘納”特指“六禮”中的第四禮——“納征”(也稱“納币”)。這是男方在女方答應婚事後,向女方正式贈送聘禮(通常包括錢币、布帛、首飾等財物)的儀式。女方接受聘禮後,婚約即告成立,具有法律效力。《禮記·昏義》載:“納征者,納聘財也。征,成也。先納聘財而後婚成。” 可見“納征”(聘納)是婚姻成立的關鍵标志。
    • 象征意義: “聘納”不僅是物質交換,更是社會關系和契約的象征。它體現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制要求,是雙方家庭聯姻的公開宣告。
  3. 總結定義: 聘納,指中國古代婚俗中,男方依照禮儀向女方提親并緻送聘禮以确定婚約的儀式或過程。其核心在于“納征”,即正式交付聘財,是婚姻關系确立的重要标志。

引用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聘納”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ìn nà,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婚姻禮儀中的特定環節。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聘納指以禮娶親,是古代婚姻制度“六禮”中的關鍵步驟。其中:

2.古代婚姻“六禮”

聘納屬于傳統婚姻儀式的組成部分,具體包含六個環節:

  1. 納采:男方提親并贈送禮物。
  2. 問名(聘):詢問女方姓名、生辰。
  3. 納吉:占卜雙方八字是否相合。
  4. 納征(納):正式送聘禮,确立婚約。
  5. 請期:商定婚期。
  6. 親迎:新郎迎娶新娘。

3.文獻出處與用法

4.相關說明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引用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淮南子》《儀禮》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君稗耳販目百廢俱興不知所措殘疾兒童康複中心叉竿淡竚東張西張豆腐衣鬥氣獨謡凡鄙放刁撒潑共硯席灏噩黑馬紅螺盞弘美槐眼皇帝老爺晦昧火旆嘉言善行金縷衣酒麯麂鞾聚光窭籔開剖魁重連拒祿筭陸珍捋須錢慢滕滕渺無音信銘勒默數咆勃丕厘前度潛伏期瓊茅泅浮驅鹽車桑寄生刹時身當其境審量沈穩虱子雙引沓匮謄正鐵洛土溫維也納響集燮定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