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赍志而殁的意思、赍志而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赍志而殁的解釋

謂懷抱着未遂的志願而死去。語本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賫志沒地,長懷不已。” 宋 樓鑰 《馀姚縣海堤記》:“司諫用不盡其才,賫志而殁。”《封神演義》第九九回:“ 聞聘 等三人金蘭氣重,方圖協力同心,忠義志堅,欲效股肱之願;豈意陽運告終,賫志而殁。”亦作“ 賫志以殁 ”、“ 賫志以沒 ”。 宋 範浚 《徐忠壯傳》:“議既格沮,兵不復出……而卒賫志以殁,義士所為悼歎者也。”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後 恩君 ( 恩良 )洊升副都統,庚子之變,賫志以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赍志而殁”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懷抱着未實現的志願而死去,表達人生志向未能達成便離世的遺憾。其中,“赍”意為“懷揣”,“殁”指死亡。


出處與演變

  1. 最早文獻:出自南朝梁代江淹的《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2. 其他用例:明代《封神演義》第九九回提到:“豈意陽運告終,赍志而殁。”

深層内涵


用法與近義詞


示例場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恨賦》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赍志而殁》是一個成語,具有英勇奮鬥到死的含義。拆分部首為「貝」「主」「殳」,總筆畫為16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趙充國傳》,其中描述了趙充國為了保衛國家,奮不顧身地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他用行動诠釋了對國家的忠誠和堅定信念,最終不幸殉國,成為了壯烈的英雄。 在繁體字中,「赍」字的寫法為「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赍志而殁」這四個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赍」字的上部多用「土」字旁,下部為「肖」字旁替代今天常用的「車」字旁。而「志」字則由「心」字垂直旁加上「言」字為構成。同時,「殁」字在古代則使用「歹」字旁。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舍身忘我,赍志而殁于戰場,成為了國家的英雄。 一些與「赍志而殁」相關的詞彙有: 1. 組詞:赍糧、赍馬、堅志不移 2. 近義詞:舍生忘死、視死如歸 3. 反義詞:膽怯、畏縮 總結起來,《赍志而殁》這個成語形容了一個人以奮不顧身的精神狀态,毫不畏懼地堅持自己的志向,并願意為之獻出生命的悲壯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