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寒食散的意思、寒食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寒食散的解釋

古代藥名。服後宜吃冷食,故名。配劑中主要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磺等五種礦石,因又稱五石散。相傳其方始于 漢 代, 魏 晉 南北朝 名士服用此散,成為一時的風氣。往往有服後殘廢緻死的。《世說新語·言語》“ 何平叔 雲服五石散” 劉孝标 注引 秦丞相 《寒食散論》:“寒食散之方,雖出 漢 代,而用之者寡,靡有傳焉。 魏 尚書 何晏 首獲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尋也。” 宋 蘇轼 《東坡志林·司馬遷二大罪》:“ 晏 ( 何晏 )少而富貴,故服寒食散以濟其欲,無足怪者。彼其所為,足以殺身滅族者日相繼也,得死於寒食散,豈不幸哉!”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普通發冷宜多穿衣,吃熱的東西。但吃藥後的發冷剛剛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澆身。倘穿衣多而食熱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參閱《餘嘉錫論學雜著·寒食散考》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寒食散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特殊曆史背景的方劑,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别名
寒食散又稱五石散,是一種以礦石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散劑。其名稱源于服用後需遵循的禁忌:必須冷食、冷飲、穿薄衣等寒性調理方式。

2. 成分與方劑演變

3. 起源與曆史流行

4. 藥效與毒性争議

5. 文化意義
作為魏晉風度的象征之一,其濫用反映了當時士族對長生與放誕生活的追求,但也因危害性在唐代後逐漸被摒棄。

注:另有文獻将“寒食散”解釋為寒食節禁火食冷的習俗(如),但此說法與主流的醫藥定義不同,需根據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寒食散

寒食散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含義為與清明節相關的一種草藥。下面将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寒食散的拆分部首為“寸”和“食”,它們的筆畫分别是3畫和9畫。

來源

寒食散的名稱,最早出現在《莊子》這本古籍中。最初,寒食散是一種清明節時用來辟邪的藥物,用以消除瘴氣和疫病。後來,寒食散逐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一個固定的詞語。

繁體

寒食散的繁體字為“寒食散”,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寒食散的古代寫法為“寒蓍散”。其中,“蓍”是一種植物的名稱,與現代的草藥有所關聯。

例句

1. 他的病情非常嚴重,醫生給他開了寒食散來治療。

2. 清明節的時候,人們會用寒食散清除體内的寒邪。

相關詞語

1. 香薷散:一種清熱解毒的草藥。

2. 桃花散:一種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

近義詞

寒食散的近義詞有寒食藥。

反義詞

由于寒食散是一種草藥,它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