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ories about the famous women] 西漢劉向編著,講古代一些有名婦女的故事。現在流行的本子共八卷(第八卷《續列女傳》是後人續的)。劉向(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漢朝沛縣(現在江蘇省沛縣)人。漢高祖劉邦的後代。曾任光祿大夫、中壘校尉等。著名的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列女傳》是西漢學者劉向編撰的一部傳記性史書,主要記載中國古代婦女的事迹,旨在通過正反面案例宣揚儒家倫理觀念,為宮廷及社會提供道德教化。以下是關于該書的詳細解釋:
作者與成書目的
《列女傳》由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前77—前6)編撰。因當時外戚專權、宮廷風氣奢靡,劉向希望通過記載婦女事迹“戒天子”,強調“王教由内及外”,即從皇帝身邊的後妃、外戚開始整頓倫理。
書名含義
“列女”意為“諸女”,涵蓋各類女性,包括賢德典範與反面案例,并非僅指“貞節烈女”。書名體現其綜合記錄的性質。
分類與篇目
全書共七卷,分七類記載了105至110位女性故事:
代表性人物
首創性
它是中國第一部專述婦女群體的史籍,兼具傳記與教化功能,開創了“列女類”史書體例。
儒家倫理載體
通過故事傳遞“孝道”“忠貞”“智慧”等儒家價值觀,如宿瘤女強調“飾與不飾,相去千萬”(内在德行重于外在修飾)。
後世影響
為《後漢書·列女傳》等後世女教書籍提供範本,但部分内容被強化為對女性“貞節”的單方面要求,與劉向原意有所偏離。
書中故事多取材民間傳說,文學性強,但部分情節可能帶有時代局限性。現代研究更注重其史料價值及對古代性别觀念的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人物故事或思想内涵,可參考《列女傳》原文及曆代注釋版本。
《列女傳》是一部古代文學作品,也是一部曆史文獻,是中國古代閨門文學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宋代文學家劉義慶所著,研究的對象是古代名婦,主要記錄了古代婦女的品德、行為以及為人處事的态度,對于了解古代婦女地位、道德規範和社會風俗具有重要價值。
《列女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列”、“女”、“傳”三個部分。其中,“列”是由“刀”和“斤”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6畫;“女”是由“女”部首組成,總共有3畫;“傳”是由“亻”、“言”、“車”三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1畫。
《列女傳》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是劉義慶所著的一部文集中的一篇,該文集名為《世說新語》,是一部記錄了北朝至南朝的曆史典故和人物轶事的文學作品。
《列女傳》(繁體字)是《列女傳》的繁體寫法,主要在繁體字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古時候的《列女傳》并不是以現代的字形書寫,具體的字形和用法會有些差異,比如“傳”字上邊的部首不是“言”,而是“亻”,表示人物。
《列女傳》這部書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古代婦女的優秀品質。
列傳、男女、女扮男裝
列傳、傳記、女子的傳記
男性傳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