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明的眼力。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四折:“欲待對官人説個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不俊眼的 襄王 對面兒猶疑夢想。” 明 孫仁孺 《東郭記·郁陶思君爾》:“還虧殺中庭一淚動伊心,發憤去叨咱福蔭,一回頭便覺驚人甚。俺俊眼兒可也煞堪欽,選得個良人直恁。” 清 李漁 《慎鸾交·贈妓》:“ 又嫱 謝絶吾儕,單近老社翁一位,可見他有識英雄的俊眼。”
(2).秀美的眼睛。《紅樓夢》第三回:“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兒,俊眼修眉,顧盼神飛。”
“俊眼”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高明的眼力
指辨别力強、見識獨到的能力,常用于形容善于識人或判斷事物。例如元雜劇《柳毅傳書》中提到“不俊眼的襄王”,以及明代《東郭記》中“俊眼兒可也煞堪欽”,均強調對人或事的精準洞察。
秀美的眼睛
形容眼睛外形優美、富有神采。《紅樓夢》第三回描寫賈探春“俊眼修眉,顧盼神飛”,便是典型用例,突出人物外貌的靈動與魅力。
補充說明: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更常見,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性描述或特定語境。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如“識英雄的俊眼”側重眼力(《慎鸾交》),而“鴨蛋臉兒,俊眼修眉”則側重外貌描寫(《紅樓夢》)。
《俊眼》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人有敏銳的眼力,能夠迅速準确地觀察事物、洞察事物的本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俊(亻+夋,6畫),眼(⺍+目,11畫)。
來源:《俊眼》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形容人眼光犀利,能夠辨别出不同的細節、洞察事物的本質。這個詞語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觀察力和智慧的重視。
繁體字:俊眼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僅限描述字形,不與上面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相符。
例句:
他的俊眼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問題。
她憑借着俊眼找到了藏在圖書館深處的珍貴書籍。
組詞:
俊才、眼光、眼界、眼神、觀察力。
近義詞:
敏銳、犀利、聰明。
反義詞:
遲鈍、愚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