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卯的意思、犯卯的详细解释
犯卯的解释
超过卯时。凌晨五时至七时为卯时。 唐 马异 《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诗:“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 清 朱彝尊 《柳巷杏花歌同严中允钱编修作》:“朝从 潞河 还,犯卯酒未醒。”
词语分解
- 犯的解释 犯 à 抵触,违反:犯规。犯法。犯罪。犯颜(旧时指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犯讳。 违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进攻:侵犯。秋毫无犯。 触发,发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错事情:犯错误。
- 卯的解释 卯 ǎ 地支的第四位,属兔。 用于记时: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卯正(早晨六点)。点卯。画卯。 器物接榫的地方凹入的部分:卯眼。卯榫。 期限:比卯(中国清代催征钱粮,分期追比)。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犯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超过卯时(即凌晨五时至七时),多用于描述时间上的延迟或错过特定时段。以下是详细解释及补充信息:
1.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指时间超过“卯时”这一时段。卯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5点至7点。
- 引申含义:可表达因错过时间而导致的耽搁,或形容行为超出预期时间范围。
2.词源与用法
- 历史文献:该词可见于古代诗文,如唐代马异《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中的“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以及清代朱彝尊的诗句“朝从潞河还,犯卯酒未醒”。这些用例多与饮酒、作息相关,体现时间延误的意境。
-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境,可描述实际时间超限(如迟到),也可隐喻计划或行为的延误。
3.常见疑问
- 与“犯错误”是否相关?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犯卯”引申为“早晨犯错”,但主流权威释义均以时间概念为核心,未见此引申义的文献佐证,建议以时间相关解释为准。
4.关联知识
- 十二时辰对照: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每时辰约2小时,卯时对应5:00-7:00,辰时则紧随其后(7:00-9:00)。
- 类似词汇:如“点卯”指在卯时签到,而“误卯”则与“犯卯”近义,均强调未按时完成事务。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注解(如、5的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犯卯这个词是指按照农历十二地支的顺序,每天都有一个地支用来表示这一天的值日。犯卯是指按照这个顺序,第四天的值日。以下是关于犯卯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犯(犭,玄,3画)和卯(十,一,5画)。
来源:犯卯这个词源于古代农历纪年的地支法,用来表示在十二地支中,第四天是属于卯这个地支的。
繁体:犯卯在繁体字中保持不变,仍然写作「犯卯」。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时候,犯卯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形状和现代汉字写法相似。
例句:他出生在犯卯的那一天。
组词:犯卯一般单独使用,不常作为其他词的部分。
近义词: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犯的第四天也可以称为「犯未」。
反义词: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犯的前一天为「犯寅」,后一天为「犯辰」。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