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飯籮的意思、飯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飯籮的解釋

用竹子編成的裝飯的器具。《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示禅人心要>》:“譬如飯籮邊坐説食,終不能飽,為不親下口也。”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兒啼飯籮空,堅陣為屢卻。” 明 李時珍 有《本草綱目·服器二·飯籮》。參閱 明 王圻 等《三才圖會·器用·飯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飯籮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鮮明傳統文化特色的名詞,特指一種用于盛放或攜帶飯食的竹編器具。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使用場景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飯籮指用竹篾編織而成的容器,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配有提梁或繩索,主要用于存放、運輸米飯或幹糧。其結構緊密,兼具透氣性與便攜性,是傳統農耕社會常見的飲食器具。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籮”的釋義為“用竹子編的器具,多為方底圓口,用來盛糧食或淘米等”,飯籮即專用于盛飯的籮類器具。

  2. 材質與工藝特征

    以韌性竹篾手工編織而成,表面常形成細密網格紋路。部分地區的飯籮會塗刷桐油或柿漆,增強防潮耐用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提及“籮”的編織工藝可追溯至先秦時期,飯籮作為細分品類,在江南、嶺南等竹産區尤為普及。


二、文化内涵

  1. 生活符號象征

    在傳統語境中,飯籮是“溫飽”的具象化符號。例如俗語“飯籮裡出煙”(形容生活富足)、“斷糧絕籮”(喻指困境),均體現其與生計的緊密關聯。

    來源:民俗學者曲彥斌在《中國民俗語言學》中分析,飯籮作為飲食載體,在諺語中常隱喻家庭經濟狀況。

  2. 禮儀與民俗功能

    舊時婚俗中,飯籮是女方嫁妝必備品,内裝稻谷或紅蛋,寓意五谷豐登、子孫綿延;部分地區的祭祀儀式亦用飯籮盛放祭品供奉祖先。

    來源:《中國民俗大觀》記載江浙一帶婚俗,新娘需攜帶“子孫飯籮”至夫家,象征傳遞香火。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地域性留存

    在閩粵、湘贛等地的農村,飯籮仍用于晾曬幹貨(如薯幹、菜幹)或節日蒸制糕粿,因其竹材天然透氣,可避免食物黴變。

    來源:地方志《福建民間器具考》記錄閩東山區至今保留用飯籮盛裝“烏米飯”的端午餐俗。

  2. 文化記憶載體

    當代手工藝複興運動中,飯籮成為非遺竹編的典型産品,其設計融入現代美學,兼具實用與裝飾價值。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展示的浙江東陽竹編技藝中,飯籮被列為傳統生活類代表作。


飯籮作為中國傳統器具,既承載了“民以食為天”的物質功能,又凝結了祈福納吉的精神内涵。其演變曆程映射了農耕文明向現代社會的過渡,是研究民間生活史的重要物證。

網絡擴展解釋

“飯籮”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文獻與文學引用

  1. 佛教語錄:
    《古尊宿語錄》中以“飯籮邊坐說食”比喻空談理論而不實踐的行為。
  2. 詩詞記載:
    金代元好問在《學東坡移居》中寫道“兒啼飯籮空”,反映其作為生活用具的日常性。
  3. 醫學典籍: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二·飯籮》及王圻《三才圖會》均提及此物,說明其曆史應用廣泛。

三、綜合解析

飯籮不僅是實用器具,在文學中也常被賦予象征意義,如暗喻“依賴他物生存”或“虛有其表”。其制作工藝體現了傳統竹編技術的實用性,多見于中國南方地區。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酒囊飯包”)或文化延伸,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統邊傍比佽秉戎補填參官愁多夜長鉏刬春碧豆子二舞發丫甘珍怪慴華霍化氣恚礙混然腳爪解餓解韨靜谧金聲玉服進修金政決剔開顔可謂賴依令猷琳琅六紀亂神陸田螞蜂盲者沐金釀飯劈丢撲鼕平碼館平渥輕便清道夫碛日群起攻之羣祀榮羅軟壁上海市上焦失晨雞石蒲霜飔湯顯祖鐵查徒禦五木仙教銜曜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