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謂六腑中的三焦之一。一般指胃的上口到舌下這一部位,包括心肺。主要功能是呼吸和血液循環等。《靈樞經·營衛生會》:“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夫虛證種種不同,而參之性則專有所主,不通治各證。以藏府而論,參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參見“ 三焦 ”。
上焦是中醫術語,主要有以下層面的含義:
部位劃分
上焦屬于三焦之一,位于橫膈膜以上的胸腔區域,涵蓋心肺兩髒,部分文獻提到還包括頭面部及上肢。
《靈樞·營衛生會》描述其範圍“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
功能特點
主司呼吸與氣血運行,負責宣發衛氣、輸布水谷精微至全身,如《靈樞》所言“若霧露之溉”。
在溫病三焦辨證理論中,上焦對應外感病初期階段,病位多在手太陰肺經,表現為發熱、咳嗽等肺系症狀。
中醫認為上焦功能失調可能導緻氣短、咽喉不適、皮膚幹燥等問題,治療常選用輕清宣散的藥物(如參類藥性偏走上焦)。
如需更專業的醫學指導,建議咨詢中醫師獲取個體化診療方案。
上焦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上”和“焦”。
“上”字的部首是口,它共有3畫。而“焦”字的部首是火,它共有10畫。
上焦這個詞最早出現在《黃帝内經》之《素問》中,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人體的上腹部,是脾胃傳導氣機和水谷之道的區域。
上焦的繁體字為「上焦」。
上焦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并沒有太大變化,其字形保持相對穩定。
1. 他的上焦功能受損,導緻消化不良。
2. 調理上焦是中醫治療的重要一環。
上皮、焦慮、腹焦
上腹部、上腹腔
下焦、中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