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勇猛剛毅。《荀子·不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 宋 梅堯臣 《送趙仲寶永興乾耀提舉捉賊》詩:“當時獨免歸,猛毅邊人羨。” 明 李夢陽 《豆莝行》:“彎弓值凍不敢發,昔何猛毅今何懦?”
(2).兇暴嚴酷。《管子·法法》:“猛毅之君,不免於外難。”《管子·參患》:“凡人主者,猛毅則伐,懦弱則殺。猛毅者何也?輕誅殺6*人之謂猛毅。”《國語·周語中》:“是以不主寬惠,亦不主猛毅,主德義而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猛毅漢語 快速查詢。
“猛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主要分為現代常用義和古代文獻中的引申義:
勇猛果決,意志堅定
由“猛”(勇猛果斷)和“毅”(堅韌不拔)組合而成,形容人行動果敢、信念堅定,多用于褒義語境。例如描述軍事将領的決策魄力、運動員的拼搏精神或創業者的決斷力。
正面意義:勇猛剛毅
如《荀子·不苟》提到“剛強猛毅”,指剛強不屈的品格;明代李夢陽的詩句“昔何猛毅今何懦”也以此表達對堅毅氣概的贊許。
負面意義:兇暴嚴酷
部分古籍中,“猛毅”含貶義,如《管子·法法》批評“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難”,指統治者因嚴酷手段招緻禍患;《國語》亦提到“不主猛毅”,主張以德治國而非暴力。
通過不同時期的文獻對比可見,“猛毅”的詞義隨語境變化,需靈活理解。
《猛毅》是一個漢語詞彙,表達了一個人頑強、剛強、勇敢的品質和态度。這個詞可以形容一個人具有不畏困難、頑強不屈的意志和行動力。
《猛毅》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犬”和“毛”。其中,“犬”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犬有關的事物;“毛”也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毛發有關的事物。根據筆畫順序,拆解成兩個筆畫,分别是“3”和“4”。
《猛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把具有頑強勇敢品質的人稱為“猛毅”。在繁體字中,猛毅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提供的文字資料,猛毅一詞的古漢字寫法為「猛毅」,在形狀和結構上與現代的簡體字相似。
1. 他以猛毅的意志,戰勝了各種困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2. 面對挑戰,他展現出猛毅的決心,決不退縮。
3. 隻有具備猛毅的品質,才能在競争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猛勇、猛烈、猛決、毅力、剛毅、剛猛
剛強、堅毅、剛毅、剛正、剛正不阿
懦弱、軟弱、膽小、怯懦、嬌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