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不顧身的意思、奮不顧身的詳細解釋
奮不顧身的解釋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be daring regardless of personal danger] 勇往直前,不顧惜自身安危
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漢·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詳細解釋
奮勇直前,不顧生命。 漢 司馬遷 《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梁書·武帝紀上》:“復誓旅 江 甸,奮不顧身……剋殲大憝,以固皇基。”《明史·李钺等傳贊》:“ 胡世寧 奮不顧身,首發奸逆,危言正色,始終一節。” 徐遲 《牡丹》六:“她們都是英勇的,高尚的,奮不顧身的。”
詞語分解
- 奮的解釋 奮 (奮) è 鳥張開并振動翅膀:奮飛。奮翅。 振作,鼓勁,振動:奮起。奮力。奮勇。奮不顧身。振奮。勤奮。興奮。 提起,舉起:奮臂。奮袂(舉袖,形容奮發的樣子)。奮筆疾書。 筆畫數:; 部首:大;
- 顧身的解釋 謂顧及身體。 元 張翥 《感興》詩:“從來豪傑願風塵,奮臂幹戈肯顧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奮不顧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奮不顧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 字面含義:指奮勇向前時,完全不考慮自身的安危。形容在關鍵時刻為正義或他人利益而勇敢行動,甚至甘願犧牲個人安全。
- 褒義色彩:通常用于贊揚英勇、無私的行為。
出處與背景
出自漢代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此句表達了作者願為國家危難而自我犧牲的精神,後演變為成語,廣泛用于描述舍己為人的行為。
用法與示例
-
作謂語/定語:
- 例:消防員奮不顧身沖入火場,救出被困兒童。
- 例:他奮不顧身的舉動感動了所有人。
-
適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救災、戰争、見義勇為等情境中的英勇行為。
- 強調行動的無私性和緊迫性。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舍生忘死、赴湯蹈火、挺身而出
- 反義詞:畏縮不前、貪生怕死、明哲保身
使用注意
- 語境限制:需用于褒義場景,不可用于為私利冒險的行為。
- 語體風格: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表達,口語中較少使用。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更準确地理解“奮不顧身”所蘊含的奉獻精神和道德褒揚,并在寫作或交流中恰當運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奮不顧身
奮不顧身一詞是形容一個人為了追求某種目标或理想而毫不顧及自身安危的意思。它包含了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決心的精神,表示一個人在追求夢想或事業時,勇往直前,毫不畏懼。下面是關于奮不顧身的各種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奮不顧身的拆分部首是奴(奴仆),意為努力,顧(關心),意為關注,身(身體),意為自己。這個詞總共有16個筆畫。
來源:奮不顧身這個詞最早出自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西遊記》。小說中的孫悟空為了保護唐僧取經而奮不顧身地與各種惡勢力鬥争。
繁體:奮不顧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奮不顧身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因為它源自于比較近代的文學作品,所以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一緻。
例句:他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奮不顧身地投入了所有的時間和精力。
組詞:奮力、顧慮、身體力行。
近義詞:舍己為人、勇往直前、毫不猶豫。
反義詞:顧慮、退縮、畏縮。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