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翻回 ”。旋动;翻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籥;翻迴取均,颇似调瑟。” 宋 苏辙 《舟中听琴》诗:“翻回荡潏有遗韵,琴意忽忽从此生。” 宁调元 《癸丑狱中作》诗:“身经波浪翻迴在,待抉双眸掛国门。”
(2).回返。 唐 杜甫 《即事》诗:“黄鶯过水翻迴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仇兆鳌 注:“鶯畏雨,故翻迴。燕乘雨,故啣泥。”
见“ 翻迴 ”。
"翻回"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基本释义 "翻回"为动词性复合词,由"翻"(翻转、反转)与"回"(返回、回转)构成,指物体或事态发生方向性逆转的动作。《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商务印书馆,2021年)将其定义为"通过回转运动恢复原有状态",如"风筝在风中翻回原处"的物理运动描述。
二、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明代戏曲文本,《元曲选释》(中华书局,1998年)收录的《西厢记》唱词"翻回绣榻,重整云鬟"中,"翻回"已具备现代语义雏形。清代《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重印本)在"翻"字条目下特别标注其与"回"连用时的引申义,强调动作的往复特性。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常用于两种语境:1)物理空间的位置复原,如"车辆翻回正常行驶方向";2)抽象状态的恢复,如"谈判局势翻回初始阶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修订版)特别指出,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体,在科技文献与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
“翻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旋动、翻转
指物体或动作的旋转、反转。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声律》中“翻迴取均,颇似调瑟”,形容音律的调整如转动瑟弦。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改变方向或状态”,如“翻回身”“翻回书页”。
回返、折返
表示返回原处或恢复原状。如杜甫《即事》诗“黄鶯过水翻迴去”,描述黄莺因畏雨而折返。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表达,如“翻回故地”。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文心雕龙》《杜工部集》等文献。
豹藏雾胞胎边岸婢膝奴顔谗搆创疤吹肚鱼东家夫子恶迹发辫封闭感皇恩果蓏过衅迒陌毫不介意后举黄鱓获旌津垫进给金隧积岁羁途救正居卑坎陷靠把麻沸散梦蝶末朝木厢蹑险欧阳修旁蟹砰韸迫阸捊聚铺房髯戟若斯三大书蔏蒌圣殿什不闲是凡疏稿淑世素来桃花洞田洫凸面镜碗筷尾巴微物五本限断香草锡夫人翕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