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的别稱。 宋 陶穀 《清異錄·畦宗郎君》:“ 歐陽通 善書,修飾文具,其家藏遺物尚多,皆就刻名號。研室曰‘紫方館’……芒筆曰‘畦宗郎君’。”
“畦宗郎君”是古代對筆的雅稱,源自宋代文人對文具的拟人化命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專指毛筆,屬于文人雅士對書寫工具的委婉稱呼。其中“畦”本義為田壟,引申為書寫時筆墨的排列軌迹;“宗”有尊崇之意,“郎君”則賦予筆拟人化的尊貴身份。
曆史背景與出處
根據宋代陶穀《清異錄》記載,唐代書法家歐陽通(歐陽詢之子)注重文具裝飾,曾将書房稱為“紫方館”,并将毛筆命名為“畦宗郎君”。這種命名體現了古代文人對書寫工具的情感寄托,也反映了書法藝術在文化中的崇高地位。
文化意義
該别稱屬于古代“文房雅號”文化的一部分,類似的還有“管城子”(筆)、“楮先生”(紙)等。這類命名通過拟人化和典故化,賦予文具以人格與曆史厚度,展現了文人追求風雅的生活趣味。
若需查閱原始文獻,可參考《清異錄·文用》相關章節,或通過漢典等權威辭書平台獲取更詳盡的出處解析。
畦宗郎君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由四個字組成。下面将詳細解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畦宗郎君指的是封建社會中一種身份地位較高的官員。畦指的是一種農田中分隔的小塊土地,宗指的是祖宗家族,郎君則表示男子的尊稱。因此,畦宗郎君可理解為管理土地和家族的男官員。
畦宗郎君的部首分别是田、宀、阝、吅。它們的筆畫分别是5、3、8、2。
畦宗郎君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封建社會的官員稱謂。在古代,土地和家族是封建社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管理這些事務的官員被稱為畦宗郎君。
畦宗郎君的繁體寫法為畦宗郞君。
在古代,畦宗郎君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除了畦字會有不同的變體寫法,其餘字的形狀基本相同。
1. 他是畦宗郎君,負責整理土地和管理家族事務。
2. 畦宗郎君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
1. 畦田:指的是分隔出來的農田。
2. 宗親:指的是家族成員。
3. 郎中:指的是官名,相當于現代的中級官員。
1. 畦宗:指的是管理土地和家族事務的官員。
2. 封官:指的是封建社會中擔任官職的人。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