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翻賀為吊的意思、翻賀為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翻賀為吊的解釋

《左傳·昭公八年》:“ 遊吉 相 鄭伯 以如 晉 ,亦賀 虒祁 也。 史趙 見 子大叔 曰:‘甚哉,其相蒙也!可弔也,而又賀之?’ 子大叔 曰:‘若何弔也?其非唯我賀,将天下實賀。’”《戰國策·燕策一》:“ 齊宣王 因 燕 喪攻之,取十城。 武安君 蘇秦 為 燕 説 齊王 ,再拜而賀,因仰而弔。 齊王 桉戈而卻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對曰:‘人之飢所以不食烏喙者,以為雖偷充腹,而與死同患也。今 燕 雖弱小,強 秦 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與強 秦 為仇。今使弱 燕 為鴈行,而強 秦 制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烏喙之類也。’”後因以“翻賀為弔”為典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及 晉 築 虒 臺, 齊 襲 燕 城, 史趙 蘇秦 翻賀為弔,虐民搆敵,亦亡之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翻賀為吊”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字面含義為将慶賀之事轉變為哀悼之情,常用來形容事件因突發變故從喜轉悲的戲劇性轉折。該成語由“翻”“賀”“為”“吊”四字構成,其中“翻”指翻轉、逆轉,“賀”指慶賀,“為”表轉變,“吊”即哀悼,整體構成對立情感的強烈對比。

從語源學角度考察,這一成語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社會禮俗。據《禮記·曲禮》記載,周代禮儀中即有“賀吊相隨”的規範,暗含福禍相依的辯證思想。在《後漢書·郭泰傳》中記載的“先賀後吊”典故,更直接體現了士人階層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知,成為該成語的重要文化注腳。

現代漢語使用中,“翻賀為吊”多用于文學創作與評論領域。如錢鐘書在《圍城》中描寫方鴻漸婚姻變故時,便暗含此成語的叙事張力。該成語與“樂極生悲”“泰極生否”等成語構成語義關聯,共同構成漢語中表達事物轉化規律的詞彙群。

權威辭書《漢語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03)将其定義為:“原指慶賀之事突變為喪事,後喻指事情由好轉壞的突然轉變”。此釋義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得到延續,并補充說明其多用于書面語體。

網絡擴展解釋

“翻賀為吊”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含義

指原本應當慶賀的事情因突發變故轉為哀悼,強調喜慶與悲傷的轉變。發音為fān hè wéi diào()。


詳細解釋

  1. 來源與典故

    • 出自《左傳·昭公八年》:晉國建造虒祁宮時,鄭國使臣遊吉前去慶賀,但史趙認為此事應哀悼而非慶賀,因為勞民傷財()。
    • 《戰國策·燕策一》中,蘇秦在燕國遭遇齊國進攻時,先祝賀齊王得地,隨後又以“燕國雖弱,卻是秦國的盟友”為由警示齊王,迫使齊國歸還城池()。
  2. 文化内涵
    通過對比慶賀與哀悼的沖突,揭示世事無常和福禍相依的哲理,常用于提醒人們警惕樂極生悲()。

  3.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以下情形:

    • 喜事突遭變故(如婚禮當天發生意外);
    • 看似成功的事件暗藏危機(如商業擴張導緻資金鍊斷裂)。

延伸引用

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哀吊》中評價此成語,認為其反映了“虐民構敵,亦亡之道”的曆史教訓()。

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同類成語,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文心雕龍》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幅被百禽長奔崩偪下裁尺草駒蟬不知雪螭雲打鳴兒丹貞禱塞打樁釘書匠風指崗卡格扇躬化枸檵怪力亂神廣文先生管子豪寵尖溜溜腳窩捷音叽叽咯咯緝緒居敬軍具坎肩科罰誇靡狼跋瓓珊勞止零用賬馬日事變馬矟馬勇丕乃遷喬诮嗤然乃騷旨山巾生扢支使君子所已偷工減料歪道委法韋缟握手物态寤歎嗚嗚五姓污言穢語庠老謝公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