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罰的意思、科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罰的解釋

[punish] 處罰

違者科罰

詳細解釋

刑罰;處罰。《後漢書·仇覽傳》:“其剽輕遊恣者,皆役以田桑,嚴設科罰。” 唐 張鷟 《遊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花城》1981年第6期:“既然違犯了,總不輕恕,隻科罰汝三塊錢,就算是格外恩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罰是漢語中具有法律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依據律令條文施加的懲處”,包含三個語義層級:

一、詞源構成 “科”原指漢代律令的分科條目(《後漢書·陳寵傳》),後引申為法律規範;“罰”表示懲戒行為。二字組合最早見于宋代法典,《宋刑統》卷二十六載“應科罰者依律科斷”,确立了法律術語屬性。

二、規範釋義 現代漢語中該詞保留雙重屬性:

  1. 法律術語:指司法機關按法定程式實施的財産性處罰,如《唐律疏議》卷四“諸犯贓者皆科罰銅”;
  2. 泛化用法:可指代各類規章制度的懲戒措施,如明代《大明會典》載“違限者科罰俸祿”。

三、語用特征

  1. 具象性:強調處罰依據的具體條文,如清代《六部成語注解》釋為“照例定罪罰款”;
  2. 書面性:多用于法典文書,現代口語中常被“處罰”“罰款”替代;
  3. 曆時演變:漢代《九章律》已見科刑制度,宋代形成完整科罰體系,當代主要保留在法制史研究領域。

語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解釋,“科罰”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對違反規定或法律的行為進行處罰,核心含義為“刑罰”或“懲處”。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如“違者科罰”。

  2. 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仇覽傳》,記載東漢時期對遊手好閑者的管理措施:“其剽輕遊恣者,皆役以田桑,嚴設科罰。”唐代張鷟《遊仙窟》中也有“罪有科罰”的用法,說明其作為古代司法術語的延續性。

  3. 現代應用
    現代文獻中較少使用,但仍有案例,如1981年《花城》雜志提到“科罰三塊錢”,體現從刑罰向經濟處罰的延伸。當代更常用“處罰”“懲罰”等同義詞。

  4. 近義詞與擴展
    常見近義詞包括處罰、責罰、刑罰等,反義詞則為獎勵、赦免。其適用範圍涵蓋法律、規章及特定組織内部的違規處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現代案例,可參考《後漢書》及《花城》雜志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蘭·德隆按勞取酬比率鬓蓬波浪鼓草閑層岩禅床讒夫長鈚成為尺錦當口釣鼇客刁虐垛積二流打瓜翻白眼方蓋轺風雲不測構連官俸桂宮亨儀回聘交讁截發留賓緝理鏡發鲸寇金牋襟頭近葉眷宅決計舉凡開贊空雷快遊枯槁朗晏零訊梨雲茗艼目注心營南無嘔逆慶戴群山認作缫絲廠深博收錄守義衰冕豎子成名退潮唾液腺文匣無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