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消歇,消沉。 五代 王周 《春答》詩:“花枝千萬趁春開,三月瓓珊即自回。” 元 曾瑞 《喜春來·閨怨》曲:“當時歡喜言盟誓,今日瓓珊説是非。” 清 袁于令 《西樓記·疑迷》:“意瓓珊,幾度荒茶飯,坐起惟長歎。”
(2).猶闌幹。縱橫貌。 元 庾天錫 《蟾宮曲》曲:“ 滕王 高閣江幹,佩玉鳴鸞,歌舞瓓珊。” 元 楊載 《奉題伯父雙峰樵隱》詩:“緑林遺我恨,回首淚瓓珊。”
(3).玉佩聲。 宋 趙長卿 《眼兒媚》詞:“佳人環珮玉瓓珊,作惡探花還。” 元 方回 《吊鶴賦》:“烏帽瀟灑,玉佩瓓珊。”
“瓓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消歇、消沉
多用于形容情緒低落或事物衰敗的狀态。例如元曲中“今日瓓珊説是非”(),清代袁于令《西樓記》中“意瓓珊,幾度荒茶飯”也體現此意()。
縱橫交錯貌
描述事物分布交錯、參差不齊的形态。如元曲《滕王高閣江幹》中“歌舞瓓珊”形容舞姿錯落有緻()。
玉佩聲
指玉佩碰撞的清脆聲音。宋代趙長卿詞中“佳人環佩玉瓓珊”即用此意()。
瓓珊(bīn shān)一詞指的是一種美麗的翡翠,它是一種用于制作珠寶首飾的寶石。瓓珊飾品具有光澤透明、色彩鮮豔、質地堅硬的特點,珍貴而受人喜愛。
瓓珊這個詞由“瓜”和“玉”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瓜部表示硬石,玉部表示美玉。瓓珊的拆字筆畫數為15畫,瓜部5畫,玉部10畫。
瓓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與寶玉或翠石有關。在繁體字中,表示瓓珊的字可以是“瓪珊”或“瓫珊”,含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瓓珊字的形狀略有不同。其中,“瓪”部字形更加方正,象征着堅硬的石頭;而“珊”部字形則較為精細,展現了寶石的美麗。
1. 她佩戴着一條瓓珊手鍊,閃耀着美麗的光芒。
2. 這塊瓓珊是我姥姥傳給我的寶貝,我非常珍惜。
瓓珊石、瓓珊簪、瓓珊佩飾、瓓珊胸針。
翡翠、翠瓷、碧玉。
黝黑、暗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