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殘的意思、脍殘的詳細解釋
脍殘的解釋
即鲙殘魚,今通稱銀魚。 唐 皮日休 《松江早春》詩:“穩凴船舷無一事,分明數得鱠殘魚。”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蟲魚禽獸·脍殘》:“ 越王 勾踐 之保 會稽 也,方斫魚為膾,聞有 吳 兵,棄其餘於江,化而為魚,猶作膾形,故名膾殘,亦曰王餘魚。” 清 吳偉業 有《脍殘》詩。
詞語分解
- 脍的解釋 脍 (膾) à 細切的肉:脍鯉。脍炙人口(喻詩文或事物受人歡迎,被人傳誦)。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 殘的解釋 殘 (殘) á 害,毀壞:殘害。摧殘。 不完全,餘下的:殘餘。殘陽。殘存。殘廢。殘佚。苟延殘喘。 兇惡:殘忍。殘酷。兇殘。 筆畫數:; 部首: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脍殘”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指代魚類(銀魚)
-
基本釋義
“脍殘”是“鲙殘魚”的簡稱,即現代通稱的銀魚。這種魚體細長、半透明,多分布于淡水或近海區域。
-
典故來源
據宋代《事物紀原》記載,傳說越王勾踐在會稽時,因吳兵突襲,将切好的魚脍(生魚片)棄入江中,殘餘魚片化為銀魚,故稱“脍殘”或“王馀魚”。
-
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松江早春》中寫道:“穩凴船舷無一事,分明數得鱠殘魚”,清代吳偉業也有同名詩作。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列為成語,含義為“食物被迅速消耗殆盡”,引申為資源快速枯竭。例如:
- 字面義:切碎的魚肉隻剩殘渣。
- 比喻義:形容事物被快速消耗或破壞,如“資金如脍殘般耗盡”。
使用建議
- 在古籍或生物學語境中,通常指銀魚;
- 若用于比喻消耗,需結合上下文明确是否為成語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事物紀原》或《松江早春》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脍殘》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食物殘缺、不完整,多用來形容菜肴或美食的質量不佳或制作不當。下面将對《脍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脍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脍: 部首肉(10筆)
- 殘: 部首歹(10筆)
《脍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在《周禮·大宗伯·食德》一書中有記載:“健膳者,曰脍脫。”可見,《脍殘》一詞早在古代已有使用。
在繁體字中,《脍殘》用「膾殘」來表示。
古代對《脍殘》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大緻相同。
以下是《脍殘》的例句:
1. 這道菜色香味俱佳,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脍殘。
2. 餐廳的經理非常注重食材的品質,絕不會容忍任何脍殘的東西出現在菜單上。
一些與《脍殘》相關的詞彙包括:
- 組詞:脍炙人口、殘破不堪、殘疾人、殘留物、脫胎換骨等。
- 近義詞:破敗、殘缺不全、不完整等。
- 反義詞:美味可口、徹底完整、完美無缺等。
通過以上關于《脍殘》的内容介紹,相信您已經對該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代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