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囚的意思、詩囚的詳細解釋
詩囚的解釋
唐 孟郊 、 賈島 耽于作詩,仿佛為詩所拘囚,人稱詩囚。後泛指苦吟的詩人。 金 元好問 《放言》詩:“ 長沙 一 湘纍 , 郊 島 兩詩囚。” 清 施補華 《岘傭說詩》:“﹝ 孟郊 ﹞, 東坡 比之空螯; 遺山 呼為詩囚,毋乃太過!”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祭書神文》:“寧召書癖兮來詩囚,君為我守兮樂未休。”
詞語分解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 囚的解釋 囚 ú 拘禁:囚禁。囚車。囚牢。 被拘禁的人:囚犯。囚徒。死囚。囚首垢面。 筆畫數:; 部首:囗;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詩囚”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核心内涵
“詩囚”指因沉迷于詩歌創作而精神困頓、行為受限的詩人,常帶有對其執着苦吟狀态的刻畫。該詞融合了“囚”的禁锢意象與“詩”的創作活動,形象描繪了詩人因追求藝術極緻而自我束縛、生活困窘的狀态,核心在于強調創作過程中的苦悶、拘束與獻身精神。
二、詞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文學評論著作《論詩三十首》。其第十八首雲:
“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
此處“東野”指唐代詩人孟郊(字東野)。元好問以“詩囚”概括孟郊終生貧寒潦倒卻嘔心瀝血作詩的人生狀态,奠定了該詞的文學批評基調 。
三、典型代表人物
- 孟郊:其詩風以“苦吟”著稱,代表作《秋懷》“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等句,以寒澀意象折射生存困境。蘇轼評其“詩從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印證其詩作與生命體驗的深度捆綁 。
- 賈島:與孟郊并稱“郊寒島瘦”。其“推敲”典故(《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成為苦吟典範,《長江集》中“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等句,體現其對字句的極緻錘煉 。
四、文學史意義
“詩囚”現象折射了中唐以後詩歌創作的轉向:
- 藝術追求:突破盛唐自然天成之風,轉向刻意求工的語言實驗。
- 精神象征:成為後世形容詩人堅守藝術理想、甘于清貧的文化符號,如清代錢載詩雲“詩家窠臼宜翻洗,郊島牢愁合讓渠” 。
五、現代語境延伸
當代使用中,“詩囚”可引申為:
- 創作狀态:形容創作者為藝術自我禁锢的殉道精神。
- 批判視角:暗含對過度雕琢、脫離現實文風的反思,如錢鐘書《談藝錄》指出“詩囚”風格易陷于“酸寒褊狹” 。
權威參考文獻
-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收錄于《元好問全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 蘇轼《讀孟郊詩二首》,《蘇轼詩集》卷十六(中華書局,1982)
- 賈島《長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1983)
- 錢載《萚石齋詩集》卷二十五(清乾隆刊本)
- 錢鐘書《談藝錄》第46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詩囚”是古代文學史中對特定詩人的一種稱謂,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詩囚”指唐代詩人孟郊和賈島的合稱,因二人作詩時專注苦吟、追求字句錘煉,仿佛被詩歌“拘囚”而得名。金代元好問在《放言》中曾寫道“郊島兩詩囚”,首次将二人并稱。
二、風格特點
- 苦吟創作:兩人以“苦吟”著稱,注重雕琢字句,反複推敲,甚至達到忘我境界。
- 題材傾向:多描寫貧寒、孤寂的生活境遇,如孟郊的《遊子吟》展現母子深情,賈島則擅長刻畫清冷意象。
- 藝術評價:蘇轼以“郊寒島瘦”概括其風格,認為孟郊詩風凄寒,賈島詩風枯瘦。
三、争議與延伸
- 單指孟郊:部分文獻(如、7、8)僅将“詩囚”歸于孟郊,可能因其窮愁潦倒的形象更典型。
- 後世影響:該詞後來也泛指所有執着于苦吟的詩人,成為文學批評中的特殊術語。
四、代表作品
- 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
- 賈島:《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劍客》(“十年磨一劍”)。
注:如需了解更完整的文獻記載,可參考元好問《論詩三十首》、施補華《岘傭說詩》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棒老二拔舌地獄杯盤狼藉綳吊逼夾蒼涼嘲咻稱意花翅子沖橹待人接物打明導呵逗趁都鄉繁曲芬茀封建地租風袖分氣高高手兒高髻格勒垢蠧古典文學規矩準繩嗃唠鶴裘後聖谫薄家堂激箭姬人極推舊第酒所吉宅駿烈開蕩科行類招量知名不徒顯磨鏡石貊鄉鼠攘内州旁求嵌金巧事且莫葺治説什麽鼠雀之牙貪構歎絕頭皮發麻汍瀾武城宰五噫歌小禮